WHAT'S UP BOLD

2023 PADI全球女士潛水日 — 你準備好潛水慶祝未?﹗

近十年愈來愈多女生嘗試潛水,讓我們一直以為女潛水員就好像是十分常見,但原來潛水這項運動在很多年前曾經也是以男性為主導,也維持了多年,因為在很多年前這些重型的潛水裝備,都是為男性以設計。而曾經女性想接觸潛水運動,初期依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與挑戰,這也是GirlsThat Scuba 和 Miss Scuba.com 平台後來受這麼受女潛水員熱烈支持的原因。 隨社會及科技發展,近年已經有愈來愈多女性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底旅行,享受潛水運動的快樂。 今年2023年7月15日是潛水考牌機構PADI,已經是PADI第六年舉辦「全球女士潛水日」,始於2015年的全球女士潛水日,旨在鼓勵更多女性參與潛水運動,其實表揚與鼓勵的,不止潛水員,還有女性海洋科學家、潛水教練、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潛水中心經理、潛水探險家、水底攝影師等等,PADI成員們都會紛紛親自或通過線上參加這個活動,來慶祝潛水圈嘅發展﹗ 自成立以來,數萬名有無經驗的潛水員參加了超過4000個PADI全球女士潛水日活動,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世界各地都有潛水組織自發舉辦「PADI全球女士潛水日」活動,例如日本、印尼、馬爾代夫等潛水勝地。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Orient Blue Dive Center(@orientbluedivecenter)分享的貼文 IG@orientbluedivecenter 各地女士潛水日慶祝活動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一個曾經只有非常少女性有機會潛水嘅地方,——沙特阿拉伯,曾經於2019年「PADI全球女士潛水日」活動,𨘋請了當地第一位女性 PADI 教練之一 Jennifer Simpson、第一位沙特女性 PADI 教練之一 Sarah Abdull...

你最近在看甚麼?2023書展推薦書單

普遍香港人都讀很多書。香港人普遍都不讀書。 這兩句話的確矛盾,但仔細一想又的確是事實。所謂事實,自然有根有據:香港全民閱讀調查2022 指出,約 70% 港人在過去一年有閱讀書刊,但未成年人士則少於 60% 有閱讀習慣。70% 這個數字看似不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有閱讀」並不代表「有閱讀習慣」。培養一個習慣,也許不止要 21 天,決心堅持下去才是最困難。 如果我說,你不必對「閱讀」這件事有興趣,反而可以先想一下你對甚麼「除閱讀以外的事情」感興趣?你喜歡烹飪,可以翻翻食譜、料理百科;喜歡旅遊,其實不止可以看某個地方的旅遊指南,也有一些介紹地方文化的書籍;假如你沒看文字的耐性,其實也有攝影集或漫畫⋯⋯並非只有厚重的文學名著才算是書,無論是哪種類型的書,有讀總比無讀強。書本只是一個媒介,帶你開啟該領域的大門。 適逢七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書展,這可能是個讓你重拾書本的契機。如果還是覺得無從入手的話,這邊有個推介書單,不妨看看今年的新書中有沒有其中一本能成為你的下一本?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  Iris Marion Yong是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政治哲學家之一,而《像女孩那樣丟球》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 這本書收錄了楊關於現代西方社會中女性身體經驗的各個層面的文章,介於學術論述與自傳敘事之間。在書中,楊引用了多位二十世紀歐陸哲學家的觀點,並從對女性主義理論中「性別」範疇的重新思考開始。她討論了與女性/陰性相關的各種經驗,包括隱私、家庭和空間,還深入探討了在女性主義理論中鮮少提及的主題,如乳房的經驗、月經在女性生命故事中的角色,並描繪了懷孕身體的現象學以及衣物所帶來的觸覺愉悅。 雜揉了學術研究的嚴謹冷靜與自傳體敘事的動人懇切,《像女孩那樣丟球》記錄了這位傑出思想家的個人生命軌跡。 向田邦子的情書 ...

SHE DID IT! 首位跨性別者成為荷蘭小姐冠軍

SHE DID IT! 荷蘭於當地時間8日舉行了選美比賽,今屆的冠軍由22歲的Rikkie Valerie Kollé奪得。她是誰?來自南部 Breda,擁有荷蘭和摩鹿加原住民血統,她不單止是荷蘭小姐的「第一名」,而且更是「第一名」摘下荷蘭選美后冠的跨性別者。她於社交媒體上發表了得獎感言:「是的,我是一名跨性別者,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故事,但我也是Rikkie,那對我來說最重要的。」 「第一名」的光環背後,有著「第一名」要衝破的種種難關。 年輕時,她是個不被支持的出櫃者,但多年來 Rikkie 不曾放棄以這個身份在業界努力奮鬥著。2018年,她成為了第11季 Holland’s Next Top Model 的決賽模特兒選手之一;她曾在接受World360News的訪問中談到了做真實自己的重要性,她一直希望成為跨性別和酷兒人士 (LGBTQ+) 的聲音和榜樣。如今,她真的做到了。 「無論你身在世界何處,我都想在你身邊,成為我小時候錯過的榜樣。」 Rikkie Valerie Kollé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ikkie Valerie Kollé(@rikkievaleriekolle)分享的貼文 而她亦有可能做得更多。Rikkie 即將代表自己的國家角逐12月的環球小姐比賽,若然勝出,更會成為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跨性別女性。 美麗有很多種,當你不再為它設限,它自然能展現更多可能性。

香港的六月有讓你驕傲嗎?

六月,驕傲同志月 (Pride Month),國際間都在響應著這個代表著大愛和自由的月份,各大品牌、大街小巷都四處飄揚象徵著性別平等的彩虹旗,漫天繽紛。 唯有香港顯得份外遜色。 LGBTQIAP+ LGBT的族群一直在發展,由女同性戀者 (Lesbian)、男同性戀者 (Gay)、雙性戀者 (Bisexual)、跨性別者 (Transgender),以及非以上局限的酷兒 (Queer/ Questioning) 組成,後來擴展至雙性人 (Intersex)、無性戀者 (Asexual)、泛性戀者 (Pansexual),最的「+」則代表著不斷地持續增加的意思。 Pride Month 的歷史和起源在網上並不難找,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愈來愈多人得到相關資訊。而要數當中最具標誌性的活動,必然是 Pride Parade,讓性小眾於遊行中爭取他們權利及宣揚同志的理念和訊息,各國的遊行多數於六月至七月舉行,今年法國6月24日於巴黎,英國在 7 月 1 日於倫敦,美國於不同大省份分別進行,6月12在洛杉磯、6月25在舊金山、6月26紐約,加拿大溫哥華於8月5至6日有為期兩天的慶祝活動,台灣稍遲,要到十月尾。 反觀香港,往年11月也有發生,前幾年都因為疫情或環境因素而把遊行轉變成市集,再上網一搜,今年似乎主辦機構也仍在等待著舉辦的可能性。 的而且確,「理解」與「接受」是兩碼子事。 讓我們再看看各大品牌的表態。社交媒體理應最為迅速,也不太發現有換成「彩虹頭像」的單位。當然,不少人都認為換頭像這個舉動往往只是種商家的行銷手法,但這也無疑反映了一種立場的表述,以及品牌想要面向的群眾。 不妨舉個例子:Nike 為響應 Pride Month 所推出的 Be True 限定系列,香港是沒有的。 於美國版的Levi’s宣聲著他們年度為了L...

我的工作是令爸爸驕傲 — 四個「名女兒」的故事

人人都說女兒像爸爸 — 所指的不單止遺傳性格和外貌,還有長大後所走的方向。作為「前世情人」,父親的角色早在上一個世已跟女兒有著不解之緣,今世則充當著她們人生中第一個男性的形象,可見這份緊密連結從不簡單。而父親節的由來,當初也確實是由一個孝順的女兒 — 美國的杜德夫人所設立的,她為了答謝父親對他們六兄弟姊妹的養育之恩,向市長、州政府及各個組織爭取成立「父親節」,終於在1972年成為了美國的國定紀念日。 藉著父親節,我們來看看四個毅然承傳父親一生志業、同時讓父親感到驕傲的女兒。 替爸爸摺衣服的千金小姐 Amancio 出身於西班牙一個偏僻漁村 La Coruña,他成長的年代正值西班牙內戰,自 14 歲輟學後,他便進入當地著名的服飾店工作,從送貨員做到裁縫助手。27 歲時,Amancio 負責銷售高級女性睡袍,卻發現僅有少數人有興趣。他忽發奇想,自己找到便宜的布料,開了一家專門生產價格實惠、樣式新穎的睡袍服裝店。這個品牌的營銷策略在於擅用「便宜」的材料,生產一些市面上的「昂貴」款式,再把價格減半,結果大受歡迎。 Amancio 後來有一個女兒,名叫 Marta。她於大學畢業後決定由底層做起,到父親的服裝店擔任最前線的工作,這個千金小姐在 King’s Road 分店做著小店員的工作,由摺衫熨衫,到補倉、收銀,一邊學習,一邊熟習公司架構,一做便是十五年,從未有過特殊待遇。2022 年,這個女兒終於接手了父親的生意,並引領整個集團開發新市場,外界一致肯定她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這名父親是西班牙首富 Amancio Ortega Gaona,女兒叫 Marta Ortega Pérez,他們的家族服裝店名叫 ZARA,就是你衣櫃內必定存在著他們單品的,全球知名的 fast fashion 品牌。 她的故事無關姓氏 女孩出身於一個美國的...

持攝影機的女人:女性電影攝影師作品

電影攝影呼應了女性天生擅長的所有: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效率、同理心、將影像轉化為人類情感的能力。 Rachel Morrison 2018年,奧斯卡首次出現了影史首位獲得最佳攝影提名的女性攝影師,她叫Rachel Morrison。當然,我們並非要探討以上的特質是否女性攝影師獨有,這些理據本來就很主觀。但根據英國著名的電影產業學者 Stephen Fellows 的研究結果卻反映著一個客觀的事實:女性攝影師的身影於電影業中甚為罕見,直至2016年忽例仍不足10%。女性在電影業中的角色偏向服裝指導、美術相關又或是試鏡導演,反映著一個客觀的先決條件 — 「機械」與「體能」。 於刻版印象中,男性對操作機械的能力上較佳,除此以外,特殊角度攝影或燈光的處理,以及手持攝影機拍攝時,就能看出女性面臨身高或是體力不足的問題。 內地一個有名氣的女攝影師鄧璐曾在訪問中表示,自己一有空便會去健身,最長曾經一天內鍛練八小時。她曾為了完成一個長鏡頭,從凌晨五點起床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一點,累得整個後背都在抽筋,終於喊cut的時候,她立即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女演員在片場也許會有優待,但換成女攝影師則不可同日而語了。 香港的第一位女攝影師叫蔡高比,她05年在徐克的電影《七劍》中攝影助理。在她以前,已經有數十年沒有出產過女性的攝影或燈光助理,可見普遍女性攝影師要克服的現實條件的確比男性攝影師多。受制於這些先天上的掣肘,女性攝影師於電影業便有著升遷較慢,甚至被忽視的殘酷事實,久而久之也愈少女性選擇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我不想刻意比較男或女攝影師,反而想檢視自己怎樣可以被選擇! 蔡高比 然而,女性攝影師是種被看見的需要。當攝影師充當著把導演想法可視化的一個角色,摄影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女性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情感洞察,有時能為以男性主導的攝影行業帶來...

近年大熱的造星節目讓我們知道 — 追星不再只是年輕人的權利

全城期待的《全民造星》來到第五季,想必每個人也趕在每晚的9:30前回家追看。看了4季,每位家庭觀眾都化身成為了專業的評判,一個表演就能看得出誰能夠晉身下一級、誰會出局。 從來只有年輕人追星,想不到近年追星這回事不再分年齡,更成為了親子活動。看見身邊許多朋友的母親因為追星而變年輕了(笑),生活不再僅僅圍繞著洗衫煮飯上班,就連身邊人都感受到這種良性轉變,好像人生有了新的目標,這不是很好嗎?要知道一個成年人接受新的事物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近日,編輯看到一條日本趣味廣告影片把一位媽媽拍成超級迷妹,相當貼地。廣告裡,媽媽是一個的士司機,每天過著乏味且無聊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中午吃便當時,她從螢幕裡看見了韓國男團,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墜入愛河喜歡上這個小她30歲的男生。自從有了喜歡的韓國男團,媽媽每天都變得精神滿滿而且更有目標,人生有了新方向、新體驗和新興趣。原來無論任何年齡,只需一點點勇氣就能做出很大的改變。 大家有沒有身同感受的感覺?其實我們香港的追星團隊都一樣! 從前,你會為了追星而由港島東坐車到大西北嗎? 你會為了購買偶像的周邊商品而瘋狂搜購嗎? 你會因為跟陌生人喜歡同一個偶像而變成深交嗎? 你會請全港人坐電車嗎? 甚至有歌迷願意送偶像一塊價值不菲的地皮⋯⋯ 你們有沒有想像過這些事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呢? 但我可以肯定,追星這回事改變了你的行動力、你的賺錢意志、你的精神年齡、甚至你與家人的關係,心境也變得開朗了;就好像有了偶像出現,世界也變得很美好一樣。 原來追星這回事可以極具意義的,偶像會令我們更有目標,領導我們走向那廣闊的世界。 雖然很瘋狂,但可以完全地改變一個人,甚至炒熱了整個社會氣氛,不覺得很厲害嗎? 圖片來源:Youtube

你可以跌倒,但緊記保持輕鬆 — 楊紫瓊哈佛演講

楊紫瓊日前受邀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畢業禮上致詞,她笑說自己並非律師,也從未飾演過這個職業的角色,卻希望以自己演藝生涯中「從高處掉進可怕的空虛」的經歷作例子,綜合了三點給應屆畢業生的建議。 第一點:保持輕鬆 (stay loose) 她由 4 歲開始學習芭蕾,15歲遠赴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進修。對她來說,舞蹈是她的舒適圈,也曾經是她確信未來的職業路向,可惜她17歲時不幸地因脊椎受傷而不得不放棄夢想。她當時的校長建議她轉修相關的藝術科目。「跌倒時,人偏向縮緊自己的身體以應付沖擊,但事實上,保持輕鬆才是最安全的方法。」保護自己這種行為發自原始的本能,儘管讓我們感知和預防危險,卻無法真正洞察自我和事物,我們需要一種抵抗本能的思維,才可能有新的出路。 第二點:了解自己的極限 (know your limit) 你必須清楚自己的能與不能。內心知道自己的限制能使你保持謙虛和積極,從而指向清晰的目標 (point your finger toward);同樣地「了解他人為你所設的限制,讓你能夠指向一個不同的方向  (point a different finger),我指的是用中間的那一隻 (I am talking about the middle one)。」做人不但要「揸緊中指」,也要有自己的「宗旨」,別人給你的限制,可以是你用來突破的界限。她不但是馬來西亞小姐冠軍、首位獲得世界傑出青年的華人女性,更是奧斯卡史上第一位亞裔影后。在世人眼中,這個她幾乎已是無所不能了。 第三點:找到你的團隊 (find your people) 「生活不是零和遊戲,每個贏家未必不曾是輸家,而每個成功故事的背後不是競爭而是合作。」她感謝一路以來陪伴在身邊的每一位,讓她不想令自己失望的同時更不希望辜負他們的期望。”WE” is be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