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UP BOLD

AI 的傲慢與偏見

我們經常聽說人工智能(AI)如何改變世界,無數組織 — 包括政府和企業,都在爭先恐後利用 AI 技術應用在招聘、警務、刑事司法、醫療保健、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各個範疇上。Chat GPT 和其他生成式工具也走入了公眾的使用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然而,倫敦經濟學院(LSE)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SRC)的研究員 Ruhi Khan 提出了一個緊急的觀點:AI 技術雖然在進步,但其內置的性別和種族偏見對女性構成了嚴重威脅!她甚至呼籲發起一場全球性的女性主義運動,通過提高意識、包容性和法規來解決其問題。 AI 真的有性別歧視嗎?首先,她在Google做了個簡單的測試:在Google翻譯中輸入一些使用性別中立代詞的句子,選擇你偏好的語言,看看它的出一個怎樣的結果。她於測試中選擇了印地語翻譯成英語,以下是她得到的反應: 這種情況並不單單特定於特定的語言。再舉一個例子,看看這個從匈牙利語到英文的翻譯,結果同樣具有刻板封建的基調。 自然語言處理(NLP)可能會基於程式人員的訓練數據中的偏差,將性別與某些職業、角色或行為聯繫起來,令技術於系統中進一步強化社會刻板印象。 Ruhi Khan 指出,AI 對性別的偏見在各個領域都有體現:在招聘領域,AI 算法無意中復制過去的性別偏見,導致女性候選人被邊緣化,Amazon 發現其招聘軟件會根據過去10年提交給公司的簡歷中作參考,給求職者打分數,而這些簡歷主要來自男性,AI 從中學到了男性比女性更好,因此將他們排名更高;在醫療保健中,由於長期以男性作為研究和測試的主體,AI診斷系統可能對女性病人的症狀診斷不夠敏感,例如心血管疾病長期被認為是男性的問題,所以即使有相似的症狀,AI 醫療系統也會對男性和女性提供不同的建議 — 男性會被建議呼叫急救服務,而女性則被得到「減壓」、或在幾天後尋求抑鬱症的建議;...

港女活著就是罪!-《港女萬歲》田蕊妮專訪

「港女」這個稱呼跟「鬼佬」其實有點相似。 兩者本來都是用於區分族群和身分,後來無端地多了一層貶義,再後來叫著叫著,大家又開始不介意了,「鬼佬」會自稱「鬼佬」,「港女」也自豪地產生了一種身分認同,甚至大呼「港女萬歲」。在這其中,人稱「港女天花板」的田蕊妮主持了喱騷 2024 年全新清談節目《港女萬歲》,節目聲稱要探索城市中各種港式女性的生活,從日常生活、感情世界到對男性的看法,無所不談,甚至大膽地探討了一些人眼中港女的缺點。 在談及被譽為「港女天花板」,阿田以幽默的口吻回應:「這不過是同事間的一種生存技巧,沒有必要太過認真對待。」 談「港女」,不可避免會碰到一些網絡上極端沙文主義的觀點:「全部女人都係雞」,田蕊妮並不迴避這些敏感話題,索性邀請性工作者豆漿在節目中分享工作中的怪談;說到「開放式關係」,更請來了有「現代韋小寶」之稱的鄧兆尊來大談自身的「齊人之福」,題材大膽,卻並非一味靠嘩眾取寵,每一集上來的女嘉賓都願意坦白地分享,偏見多數源自於少接觸,難得有赤裸裸的經驗作公開討論,阿田一再感謝。 「港女有一種遇強愈強的特質,普遍港女其實都頗堅強的。」問到阿田關於港女的生活哲學,她對港女的看法其實都很正面,「我沒有任何動機要透過這個節目為港女平反,因為無需要平反,許多人為港女貼上了各種負面標籤,但其實在我心目中,港女與台妹、韓妹、日本妹無異,只是一群土生土長的香港女生。」阿田分享到,「每個人都有其優點缺點,在某些特定情況中,優點可能會成為缺點,缺點又有機會變成優點。」節目簡介中引用維基百科對港女的定義 — 「自我中心、拜金主義者、公主病」,其實都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 — 你當然也會發現港女同樣擁有「有自信有主見、女強人、有要求」的特質。 「我期望以一個中立的態度來對待所有討論話題,不會帶有任何預設立場地與嘉賓對談,只想輕鬆地探討當代港...

Aka C 趙慧珊個人作品展 「Wonders Phantasm 」以天馬行空的奇幻世界 細說人與動物的關係

香港藝人 Aka C(趙慧珊)除了演戲、唱歌上的發展,同時專注個人興趣發展,於是2023年更創立個人畫展的社交專頁 IG@akacartstudio ,近日於海港城美術館舉行全新個人畫展「Wonders Phantasm」,展出16幅細膩針筆畫作及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以人與動物的關係作為主題,希望透過畫中的動物及精靈帶動大家質疑及反思現實的界限,探索人類想像力和哲學的無限可能性。 16個以動物為主題的故事 在每一幅畫作中,大家將會發現到不同種類的動物,包括海馬、天鵝、鯨魚、樹懶、貓頭鷹等等,每一幅都蘊含著動物的故事,Aka  C 提到:「透過資料搜集、看不同的動物紀錄片汲取靈感,在深入了解動物習性與特色,配合現實生活與自己的價值觀,衍生出的16個故事。」當中有些是細說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些是透過動物自身的故事反思出來的想法。 其中就以一幅 “To Be King Not To Be”,Aka  C 分享:「閃閃金光襯托出充滿霸氣的一大個獅子頭,但為什麼斑馬的斑紋會飄出來,一條條的綁著獅子頭呢?因為獅子是色盲的,當一群斑馬一同出現時獅子是很難捕捉到牠們的,因為斑紋就像會成為斑馬的逃生絕技,讓獅子好難看得清楚牠們,這就讓手無寸鐵的斑馬可以在萬獸之王的威力下成功逃脫。」 這個故事寓意著不論任何人,天生有怎樣的天性,都有他們獨特之處,只要好好利用,自己也可以憑獨特之處,成為想成為的人。 以0.03毫米針筆創作 需時長卻很治癒 Aka C 在創作初期曾經試過不同工具作畫,唯個人擅長且鍾愛以針筆創作,針筆筆頭細緻至0.03毫米幼,畫家一筆一點畫上畫布,從筆墨的佈局表現不同層次和陰影,當中細緻度也是 Aka 是喜歡的原因之一。 她提到今次作品展中《The Soaring Dragon》作畫時間最長,大約一個...

男人是逼害女性和自然的元兇?今時今日的生態女性學

自古以來,大自然被稱作「自然之母」(Mother of Nature),這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對女性與自然深厚聯繫的肯定。從古老的母系社會到今天,女性與自然界的獨特關係貫穿了各種文化和傳說。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神話傳說中,女性常被描繪成大自然的守護者、治療者或者創造者 — 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妻子 Demeter 是農業和豐饒的女神,給予大地生機,傳授了人類農耕的智慧;印度教中的帕爾瓦蒂作為雪山女神,也是恆河女神的姐姐,她象徵著生命力和自然的恩賜;而中國神話中的女媧據說創造了人類,並修補了天空,展現了母性與創造力的結合;而「大地之母」是萬物生長的象徵 — 女人生兒育女的本能和大地孕育物產的狀態不謀而合。 原住民文化也尊崇女性與自然的聯繫。在許多部落中,女性不僅是生命的傳遞者,還是知識和傳統的守護者,她們管理水源、耕作土地,維護著生態平衡;在北美原住民的傳統部落中,女性負責收集藥草、糧食,並教授後代如何與自然和諧共存;農業社會中,女性與土地之間的聯繫特別顯著,她們不僅是播種和收割的勞動者,更是傳統農業知識的傳承者。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女性學 (ecofeminism) 結合環境保育運動應運而生,成為西方當代女權主義研究的主要流派之一。生態女性主義最早由法國作家 Francois d'Eaubonne 在 1974 年出版的《女性主義或者死亡》(Le Féminisme ou la mort) 一書中提出,並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形成,它指出女性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角色,同時強調女性的壓迫與自然的剝削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繫,皆源自於父權制下的意識形態,面女性在社會上的不公就像自然界對人類的剝削所表現出的耐力一樣。生態女性學利用性別來理解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多重關係,鼓吹實現女性賦權和環境保護的努力應該並行進行,一方不應以另一方為代價。...

WinWin 新單曲《9Shake》展現街舞魂 MV夥拍55位舞者強勢演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lEXf2qn60 楊安妮 (Win Win) 近日推出全新單曲《9Shake》,以節奏強勁的音樂帶來充滿熱情活力的舞曲。而 BBOLD 編輯留意到的是,對比其他歌手的舞曲,今次作為 MV 主角的 Win Win 似乎出演鏡頭比 MV的舞者更少。原來「出鏡率少」就是 Win Win 其中一個重點心思,因為她希望將機會留給身邊也在發光發亮的街舞舞者。 BBOLD 編輯邀請了 WinWin 分享今次 MV 製作的初衷,Win Win 得悉公司準備製作新單曲,第一個想法就是趁機會實踐心願,能夠為香港街舞者做一首歌,創作一個屬於他們的MV,展現香港不同的街舞舞者:「希望是很純粹,邀請大家瘋狂跳舞,在腦海裏有了MV畫面,再去溝通曲詞的製作。」 她指:「我恨不得把所有的鏡頭給他們,因為我覺得香港的舞者需要一個平台去展現自己!思考鏡頭分配的過程,MV的舖排,我足足想了一個星期,例如是哪一段部分最適合哪一個單位、單位的順序、腦海中幻想他們跳出來的感覺以作調整。」今次編舞師除了由 Win Win 本人負責,還有《全民造星V》的人氣參賽者KC,以及 Win Win 舞蹈路上的好友,同為跳舞老師的 Wing Si。 認識《9Shake》MV香港街舞舞者 以往不少歌手的舞曲的編舞,基本上都是排舞師根據歌曲風格度為歌手度身訂造,以舞台效果以及配合歌手為前提考量,甚少有街舞舞者為主導的 MV。其實還有許多街舞風格、街舞文化在香港不同角落發光,而未必有機會登上銀幕,但這些街舞舞者依然不停努力、不停進步,提升自己的舞蹈能力。 Win Win 分享:「希望香港真的會有跳舞明星,因為在我心目中其實他們每一個都是跳舞明星!同時我也希望讓香港更多觀眾看到香港街舞各種style!」 今次街舞舞者陣容盛...

【金馬60】沒有一句得獎感言的最佳攝影 — 余靜萍

「第60屆金馬最佳攝影 — 」攝影機把鏡頭聚焦於台下五位入圍的攝影師 — 余靜萍、陳麒文、許之駿、包軒鳴、Kartik VIJAY,各人屏息靜氣。 「得獎的是⋯⋯」滿島光一臉期待的笑容,把結果公佈的責任交給身邊的搭擋許光漢。 許光漢看了看得獎名單,緊張得呼了一口氣,「余靜萍,《(真)新的一天》!」穿著灰色長外套的余靜萍起來,一連鞠了兩個躬,她上台時抓抓平頭,一臉不可置信地從滿島光手中接下最佳攝影的獎座。「資深攝影余靜萍繼以少年的你於香港電影金像獎創下紀錄後,今年也以《(真)新的一天》,成為首位獲得金馬獎的最佳攝影的女性攝影師⋯⋯」一段關於余靜萍的簡介伴隨著久未停止的歡呼與拍掌聲一邊廣播著。 余靜萍在台上深深地再次鞠躬致謝,正當大家期待著這位首位金馬獲獎的女攝影師發表感言,她卻一個帥氣的轉身直接退回台下。 不發一言的致辭卻最為深刻。那天是余靜萍 48 歲的生日,這個獎大概是最好的禮物了。 網上一片呼聲中,不乏再次以「已故香港歌手遺孀」的身分去介紹余靜萍。其實這個向來低調的攝影師,早已是各大電影頒獎禮的席上客,而且獲獎無數。雖然在台上沒有分享,但於頒獎禮前其實她也接受了媒體的訪問,分享了入圍 60 屆金馬獎的感受。「在業界一直沒有一個女性在攝影,或者是在技術類可以被大家認識,其實技術不分男女,可以跨越很多事,只要你有熱情,只要你夠專注,然後只要你夠尊重你的職業你的身分,我覺得都可以發光。」她總愛穿著素色的衣服,架著粗框眼鏡、不施脂粉,一臉認真的跟你談電影。 她曾被導演曾國祥稱讚過,她是個「很懂演員」的攝影師。余靜萍自己其實怕面對鏡頭,因此在允許的條件下,她會嘗試以手持攝影機捕捉演員舒細膩的表情動作,盡可能地給予對方更自由的表演空間,最終目的就是想讓演員忘記攝影組的存在,才能得到最自然的畫面,也因此,當年拍攝《百日告別》時她堅...

That’s not me 台裔模特兒被強行以AI換臉?

台裔模特兒 Shereen Wu 早前為設計師 Michael Costello 擔任其品牌模特兒走秀,以無酬工作方式來換取曝光機會。在工作結束後,Shereen 發現設計師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將 Shereen 走秀的照片換成另一位面目全非的白人女性,感覺是完全不被尊重,但 Costello 堅持認為 AI 換臉是未來大趨勢,並不覺得存在問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hereen Wu(@shereenwu)分享的貼文 Shereen 決定將事件公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亦有向品牌設計師 Costello 當面對質,但設計師試圖將責任推卸到大會攝影師身上。種種行為更令大眾開始質疑設計師存在種族歧視問題。 Shereen 亦有透露當初品牌設計師 Costello 選她走秀是因為喜歡她,但事實真相卻是原本要為是次走秀的模特兒臨時失約,在後補人選之中,只有 Shereen 能穿下那套衣服才決定找她替上。Shereen 表示:「我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你的作品被偷是多麼難過的事。這是非常不人性的。我們之所以成為人類,就在於我們有能力創造美麗的事物,而將這種美麗扭曲成醜陋的東西,是很可怕的想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hereen Wu(@shereenwu)分享的貼文 隨著 AI 潮流,時裝界亦開始引入 AI 模特兒,大趨勢所在,未來可能真的會取代真人模特兒的工作機會。話雖如此,但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之下強行 AI 換臉,是一件極為離譜以及不尊重的行為,事後甚至連一聲道歉都沒有。 公開討伐設計師 Costello 可能亦會令 Shereen 受到品牌封殺的後果,但她仍然勇敢面對,堅持捍衛自己的權利。回想今年發起的 Me Too 運動,...

如果她們能擁有更多時間 — Stories of Seconda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6WuUOeJT4 粉紅 10 月,這種傳統上代表著浪漫與溫柔的顏色,別忘了它還象徵著國際乳癌關注月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 英國乳癌研究及慈善組織 Breast Cancer Now 於九月下旬推出了廣告企劃 “If I had more time” ,邀請了九位不同背景,而同樣患有擴散性乳癌*(Secondary Breast Cancer)的女性,分享她們患病後的生活,以及「如果你能擁有更多時間」對她們的意義。而隨著乳癌關注月的結束,23 日釋出了一部五分鐘的紀實式短片 Stories of Secondary,其中包括了一些未公開的訪談片段。 紀錄片選擇於這些女性各自的家中拍攝,與她們進行近距離的對話。家,這個被稱為避風港的地方,讓她們在感覺最安全、與外界的困苦隔絕的牆壁內,剖白她們最真摯的願望、恐懼和遺憾。她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看見兒子結婚、周遊列國、紋完身上的刺青、向身邊人表達愛意,告訴她們心愛的人他們的重要性 — 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日常小確幸 。其中一名受訪者解釋了她如何試圖在剩下的六個月壽命中給她女兒「一個完整的人生」。面對不可抗的病魔,她們很脆弱;然而她們坦率的分享卻充滿力量。 如果醫生早點告訴我轉移性乳癌的風險,我本可以與我的家人多共度好幾年的時光。 Patricia Swannell 其中一名受訪者 Patricia Swannell 在拍攝後幾週後便不幸去世,她原以為定期覆診能察覺到乳癌復發跡象,豈料到了出現劇烈的髖部疼痛時,她的腹部和骨骼已經有大範圍的擴散性腫瘤。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Patricia 致力於提高大眾對擴散性乳癌徵兆和症狀的認識,以便更多人能夠及早被診斷並在病情進一步惡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