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
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keyword...
Search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
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keyword...
Search
Bold Story
PERSPECTIVE
我的工作是令爸爸驕傲 — 四個「名女兒」的故事
Mo Ieong
人人都說女兒像爸爸 — 所指的不單止遺傳性格和外貌,還有長大後所走的方向。作為「前世情人」,父親的角色早在上一個世已跟女兒有著不解之緣,今世則充當著她們人生中第一個男性的形象,可見這份緊密連結從不簡單。而父親節的由來,當初也確實是由一個孝順的女兒 — 美國的杜德夫人所設立的,她為了答謝父親對他們六兄弟姊妹的養育之恩,向市長、州政府及各個組織爭取成立「父親節」,終於在1972年成為了美國的國定紀念日。 藉著父親節,我們來看看四個毅然承傳父親一生志業、同時讓父親感到驕傲的女兒。 替爸爸摺衣服的千金小姐 Amancio 出身於西班牙一個偏僻漁村 La Coruña,他成長的年代正值西班牙內戰,自 14 歲輟學後,他便進入當地著名的服飾店工作,從送貨員做到裁縫助手。27 歲時,Amancio 負責銷售高級女性睡袍,卻發現僅有少數人有興趣。他忽發奇想,自己找到便宜的布料,開了一家專門生產價格實惠、樣式新穎的睡袍服裝店。這個品牌的營銷策略在於擅用「便宜」的材料,生產一些市面上的「昂貴」款式,再把價格減半,結果大受歡迎。 Amancio 後來有一個女兒,名叫 Marta。她於大學畢業後決定由底層做起,到父親的服裝店擔任最前線的工作,這個千金小姐在 King’s Road 分店做著小店員的工作,由摺衫熨衫,到補倉、收銀,一邊學習,一邊熟習公司架構,一做便是十五年,從未有過特殊待遇。2022 年,這個女兒終於接手了父親的生意,並引領整個集團開發新市場,外界一致肯定她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這名父親是西班牙首富 Amancio Ortega Gaona,女兒叫 Marta Ortega Pérez,他們的家族服裝店名叫 ZARA,就是你衣櫃內必定存在著他們單品的,全球知名的 fast fashion 品牌。 她的故事無關姓氏 女孩出身於一個美國的...
ART & CULTURE
【WHY NOT BOLD】《又係女司機》編劇 – 譚安婷專訪 一段開往成長的高速公路
Mo Ieong
https://youtu.be/xIN4h6N-cS4 身穿杏色連身長裙,踏著一雙黑皮鞋配搭著花襪子,及肩的長髮染成禾色,訪問當天,嬌小俏麗的她滿臉笑容走進攝影棚,她就是原創劇本《又係女司機》(下稱《女司機》)的編導 —— Pearlmi 譚安婷。 “《女司機》的劇本中,女主角Ana一直捨不得賣掉亡父留下的Nissan Cube,為感受父親在司機位看到的風景,走過的道路,終於決心踏進駕駛學院。而Ana更於每當瀕臨撞車時,意外啟動了自身的超能力,開始各種奇幻旅程:遇見歷史上第一位女司機、載了一隻三唔識七的羊回家、成為首位俄羅斯女太空人登陸月球、甚至見到兒時的父親⋯⋯ ” (節錄自《又係女司機》演讀簡介) 在Pearlmi 創作《女司機》的故事中,「車」代表了父親的形象,作為女兒,如何做到爸爸做到的事?如何做到男人做到的事?劇中的女主角Ana駕著Cube仔一直在摸索這些問題的答案,Pearlmi則以自身駕駛經驗,於劇本中以女性角度窺探這個男性主導的世界。《女司機》中細膩地描述了父女之間那種難以言喻的羈絆,在主角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奇遇中找到情感上的出口,開始一段自我療傷的成長之旅。 希望真正看清別人,唯有深深地筆直凝視自己的內心。 —— 節錄自電影《Drive my Car》 談到她與「Cube仔」的淵源,Pearlmi笑稱當初只是為了租車位,「順便」買下泊在原來車位的「Cube仔」,本來這個型號並非她的dream car,卻日漸對它培養出感情。甚至在發生交通意外後寧願大花金錢維修Cube仔,也不願換車。這種「買蔥搭棵菜」的搞笑原因卻也誤打誤撞造就了《女司機》的創作靈感來源。 都有唔同性格嘅女司機,其實有啲女司機手車好辣㗎嘛。 —— Pearlmi 譚安婷 ...
WHY NOT BOLD?
由Designer轉行健身教練 堅持工作是要由衷的快樂
Michelle Chan
如果我每日一起身,一諗到返工就好唔開心好厭倦,咁個份工就一定唔適合我。 AMI 現時為健身教練的Ami,大學時主修廣告設計,畢業後一直從事平面設計師的工作,直至在廣告業打滾兩三年後,逐漸意識到自己未必想繼續做設計師,於是鼓氣勇氣踏出Comfort Zone,由零經驗開始,選擇將她的另一個興趣「健身」變成工作,搖身一變成為健康自信的美女健身教練。 創意被壓榨的社會 讓設計工作設限 在社會大眾眼中從事廣告及平面設計的人,都會被形容為「好熱血」、「好型」、「好有創意」,但其實「熱血工作」背後,從非常現實的層面,也可以理解做「對工作的付出與熱誠,大於獲取的收益」,所以「熱血」這個詞語背後是有「犧牲自我」精神。 Ami指,她一直都好喜歡Designer這份工作,做平面設計度橋、設計好看的作品都能帶來滿滿成就感。但當做了兩三年的設計師,漸漸感受到廣告設計行業生態「有啲病」,例如社會環境大不如前,本應是天馬行空、無上下限的廣告設計,創意空間被壓縮,或是各大品牌購買創意產品依然「價低者得」,也不斷磨滅將廣告人花時間追尋創意的心血。 千奇唔好慣啊,就係因為我哋乜都慣晒,你哋先要咁。 廖啟智《十年》 演員廖啟智一句電影對白「千奇唔好慣啊,就係因為我哋乜都慣晒,你哋先要咁。」當時在電影院智叔這句對白,其實在香港廣告業生態也適用,可能有些人會說「做得廣告就預咗㗎啦﹗」但我們是否要慣?Ami 提到廣告工作病態雖然早已存在,而至今創意行業空間只有愈來愈小,但其實我們仍手持選擇權,選擇接受、習慣,還是選擇更開心愉快的工作。 除了行業生風氣,平面設計師的「Career Path」的確不算樂觀,晉升機會、最高薪酬也有限,這也成為了Ami勇敢轉行的因素之一。 Ami自言18歲開始有健身的習慣,一直以來除了喜歡廣告設計,另一個興趣便是健身。而轉行至健...
WHY NOT BOLD?
香港女生學環保淨灘十年的堅持
Michelle Chan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大便妹,學環保。(@imsheeppoo)分享的貼文 在物質主義先決的香港從事環保工作,從來都不是甚麼理想差事,從2022年本地唯一紙包飲品盒回收廠「喵坊」設於元朗的廠房,去年不獲業主科技園公司續約可知,香港的環保措施及政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香港要有心做環保,你不能期望有很多機構、政府的支援或資源。 偏偏仍然有人願意拼着一份衝勁,不怕困難,由自己生活開始實踐環保,繼而到台灣留學學環保,這位女生就是香港社交平台「大便妹」的作者,不知不覺間她便淨灘資歷已有十年。 由簡單垃圾分類;以至將環保習慣滲入生活細節,嘗試裸買生活,再多做一步,將環保帶到大自然,自發淨灘、淨山,她除了分享自己環保日常,還將淨灘經歷以更有趣吸睛的方法呈現,以自己的力量,向大眾宣揚環保意識,也展現了女性在宣揚環保的熱誠與魄力。 其實環保的習慣,知識需求與技術含量都不多,為何推行如此困難?堅持環保十年,背後有甚麼樣的強大理念? 環保女生像是最離地 又是最貼地 因為要跨越重重難關,維持環保習慣,就要放棄生活上習以為常的「方便」。在物質主義的香港社會,人人追求物質生活,社會對香港女生形象對形,普遍認為是聰明現實、直接,較負面的有人更指香港女生就是太現實,只會拜金。 所謂放棄容易,堅持很難,大部份人的眼光都離不開有好的生活本質,卻忽略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並非必然。於我而言,香港的女生還有一種「現實」,是可貴而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勇於面對「環境污染的現實」。 環保女生既離地,又是最貼地的存在。她們對環保信念的堅毅精實。 環保宣傳像是父母說教 道理都會卻零動力 環保的核心思想最根本不就是保護環境,讓環境保持良好狀態的意思。因為環境良好,社會才能持續發展。老實說,這些道理其實人...
WHY NOT BOLD?
由創意媒體系畢業至成為女烘焙師實現創業夢
Michelle Chan
在疫情下的香港,這幾年大家都在本地探索各種新興趣,同時更願意注意飲食,不少女生都開始在家烘焙樂,甚至突破。烘焙師不再只有男生的天地,女生也能於將烘焙手藝變成自己重要的事業。 學歷膨脹下的社會 追夢更需要勇氣 在學歷膨脹下的社會,片地大學生的應聘者,不禁讓人反思,有學歷都不等於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投射,好多時都是找一份穩定收入的文職,在各種社會風氣與期望下,職場新鮮人要職業決擇,更重要的是聆聽自己的心,你依然可以將興趣發展成工作,需要的是一點勇氣,再加一點堅持。 現時為女烘焙師Tsukimi Bakery的Koyi,大學時期其實是修讀Creative Media,起初是從事寶麗來相機的相關工作,後來轉行真正向興趣發展,入行成為烘焙師。 由2018年開始IG平台日常分享烘焙紀錄及練習,至2019年正式轉工全職做相關行業,努力三年時間,終於於上年2022年疫市下成功創業,由上年2022年起成為了位於上環太平山街一帶Gwee x tsukimi Bakery的新合作伙伴。 興趣轉事業 最難適應生產模式的轉變 Koyi表示,由小時候已經喜歡在家中廚房「攪攪陣」,由一開始製作凍餅到,大概18左右擁有自己的家用焗爐,就開始不停練習。 由自家製作到籌備門市,Koyi指最難適應的是製作模式的轉變,入行打工作為初級烘焙師,發現工作時往往是要爭分奪秒,大量生產的同時亦要保持水準,需要學會更好的時間管理,例如同一時間處理多個工序,維持生產效率。 烘焙師日常 烘焙只佔工作一部分 後來Koyi再轉工嘗試負責一間咖啡店既烘焙部門,除了要顧好日常烘焙流程,還要學習聯絡supplier訂貨,找一間有自己需要既食材、再動手計數成本、格價等等,再預計每日需要既出貨量。「最初好緊張呢個新嘗試,亦都好緊張計成本計得唔好會令公司收入不穩。...
1
...
5
6
7
Page 7 of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