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PECTIVE

【WHY NOT BOLD】露體狂的自我修養 體模社 專訪

YouTube 觀看:https://youtu.be/_ki23G4rPos 人們說你要離開這陣營,我們無不覺得吃驚因為這不是你的個性,你生來是露體狂小丁 《露體狂小丁》— 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 赤裸的烏托邦 「我本身其實不是一個露體狂,」小丁有點靦腆地說:「穿與不穿,我覺得是個自由的選擇和一個狀態。」 由何山及阿 P 組成的樂隊,名為「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他們有一首歌曲叫做《露體狂小丁》,裡頭的小丁,在現實裡是個資深的人體模特兒。有幸訪問到本人,自然要問這個藏在心底已久的問題,你對赤裸究竟有沒有特別的慾望?「當初純粹是朋友拿來取笑我,所以就幫我改了一個這樣的花名,然後大眾都覺得很有趣,我覺得也挺搞笑的⋯⋯我好像重新定義了『露體狂』,由負面變得正面。」 假如從此不用再穿衣服了,這是你的理想世界嗎?「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街上,你可以選穿和不穿,然後大家都可以互相尊重,我想人們覺得自由。」 都已經 2024 年了,人體模特兒這個題目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如果有人仍舊戴著有色眼鏡去看這個職業,反而顯得封建。小丁當體模已超過十年,她奇怪,十年前跟十年後,時過境遷,媒體訪問她的問題幾乎始終如一。身邊朋友笑言,大家都會覺得小丁當體模這件事很自然啊,你身體又漂亮又有自信,你做很合理,其他人就未必了。於是,她在 2017 年時創立了體模社,「我自己的身體只有一個,我也想知道其他身體在想甚麼。2017年的時候,小丁遇上健康問題,覺得自己快要死了,死之前趕快做點甚麼吧,「第一屆【體祭】就是以裸體藝術為主題的展覽,之後便出版了《我們的模特兒》,然後我們跟香港國際攝影節做了另一次人體模特兒的攝影展,認識到不同身體⋯⋯終於不用由我來講,可以由不同的身體去說故事了!」 人體模特兒與傳統時裝模特兒相比起來,赤身與穿衣反而未必是最大的分別。人體模特兒未必有...

【VOICE OF HER】「女生女人同樣長不大/平衡多身份姿態/但被太少理解」馮穎琪

「女生女人同樣長不大/平衡多身份姿態/但被太少理解」 「一直以來無論寫曲抑或寫詞,我都用自己獨有的觸覺去闡述女性這個身分,而我發現坊間較多作品偏向以男性看女性的角度出發,」Vicky 馮穎琪說,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典型的女性,強烈地感覺她的內在藏著個男人,「如果要選一首我比較近期創作,而又比較完住地反映 as a womenhood 題材的曲詞作品,就是 Janice 的《我的視角》。」 2022 年發行的概念大碟《DAUGHTER》,以女性的視角去解構「女性自主」這個主題,以全女班的陣容製作。《我的視角》當中,Vicky 選擇摒棄用任何一個「他」或者「她」的字眼,嘗試格除傳統的刻版印象。這個年代每個人都可以定義自己屬於哪一種能量和氣質,而並非單純用性別去界定,因為任何性別都有權利去感受全光譜的嘅情緒向感受。「當然,這只是我的看法,只要有空間去創作,我就會想表達我相信的價值,我希望不同的女性都可以從中找到可以對照自己的某些特質。」 所以,Vicky 在歌詞中寫到:「女生女人同樣長不大,暗中也想某君的寵壞」,這種「長不大」,也許是「不想長大」,正如她,外表有點嚴肅,內心卻也柔軟而強悍;「結婚與不結婚 幾經親友唆擺,太多要兼顧旁觀者的表態」,也就難怪她笑言,結婚是她這輩子最 bold 的決定;「平衡多身份姿態,但被太少理解」,她喜歡作為長女、媽媽、妻子的身分,但成長以來卻無法忽略種種加諸在身上的責任;「有些轉身從頭的選擇,有些發生卻無可規劃,結束某些結果算是長期學習,要找個自如地忠於的風格」,如是者,她一邊發問,一邊在分岔路口忠於自己的想法,就用馮穎琪的視覺和直覺,繼續掙扎、繼續表達。

【WHY NOT BOLD】彳亍之後.徠徊之間 — 馮穎琪專訪

https://youtu.be/1xMcN4nwJ6k?si=HKw7jgCa00H_ALiS 根據我的觀察,馮穎琪有幾點很明確的性格特徵: 很貪心 很多問題 很喜歡喝清酒 讀書時,她想讀音樂,又想讀科學,最後決定讀法律。做音樂,她做流行曲,也做社區音樂。她寫曲,也填詞,然後索性當個唱作人,但只做製作她又不滿足,她要當藝術家。 她說:「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我都不是為了賺錢。」且慢,做律師不就是為了錢途嗎?她笑言:「在賺錢的範疇來說,做律師不是最賺錢,如果真的想賺錢我應該去炒股票炒地產。」嗯,的確駁唔到。她認為,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她可能就不會選擇做音樂,這並不是說音樂不能賺錢,只是順位不對,「我做音樂是因為我最喜歡。」每當談及音樂和創作,她「先天性很嚴肅」的臉上流露出一抹很真心的笑容,「作曲⋯⋯我相當肯定會作到死為止我都會繼續作。」 創作對她猶如呼吸一樣自然,一點不誇張。馮穎琪 Vicky,在樂壇絕對算是前輩了,自 1996 年入行開始,出版的曲詞作品超過百首。媒體都愛形容當年她「毅然」放棄律師的高薪厚職投身音樂,她反而坦白道出事實:她二十來歲時就知道自己不適合當律師,她問自己,如果不轉行,五十歲後會後悔嗎?然後她選擇對自己誠實一點。 打滾了二十多年,她不僅做製作,也唱。只要和音樂有關,她都去嘗試。也因此,她已從唱作人之列昇華至藝術家,「一旦你自稱為藝術家,就沒有人會 judge 你的藝術,人們會尊重你,給你充足的創作自由,不會跟你說:『 Vicky,你不可以這樣寫,這個音調能改一改嗎?』」大眾偏向把「藝術」和「商業」二元對立,但 Vicky 並不這樣看。無論商業、社區抑或藝術,有人贊助或獨立營運,都需要找到其生存方式。Vicky 也知道自己是貪心的,「我所有都想做,僅僅專注於流行音樂或社區音樂都不能全面展現我...

【WHY NOT BOLD】「有種來踢館!我沒有很好打,我會留手。」跨性別武術家 許瑋楓 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jSe1JLdNw 在香港談性小眾平權,不是甚麼新鮮事。 從 1991 年立法局通過同性性行為非刑事化、1996 年《性別歧視條例》生效、2013 年政府成立「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直到近十年間倡議的同性戀婚姻(雖則我們到今天仍面對著立法會議員強調一男一女結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優良文化)⋯⋯無可否認,香港的性別教育絲毫談不上前衛,但也緩慢地、階段性地,朝著平權的方向有所進展。跨性別者在 2023 年的社會仍然從屬性小眾,卻已經不算罕見了。 若然時光倒流至 80 年代,又是怎樣的一片光景?「負面程度大概跟吸毒、從事色情事業差不多吧!」現年 43 歲的許瑋楓 (Terry Hui) 是一名完成性別重置手術的跨女,也是一名武術家,主攻跆拳道和韓國合氣道。Terry 留著長髮,穿著裙子,卻仍然保留著豪爽的性格(她形容為麻甩)和陽剛的聲線。你要了解她,最好先了解甚麼是「性別薑餅人」:性別認同、性別表達、生理性別以及性傾向都是分開的組成部分 — 性別具有流動性,也並非二元。簡單來說,Terry 作為跨女,喜歡的是女性;她以女裝打扮,性格卻不像普遍女孩子般陰柔。 青少年時期, Terry 是個「極之污糟的麻甩佬」,身邊人大概想也沒想過,這個麻甩的軀殼下是個女性的靈魂。性格甚為爽朗的 Terry “come out” 的方式也很乾脆,「把他們單獨約出來,直接以女裝出現,就這麼簡單。」只要有人問,她就會講。當然,也有沒那麼簡單的例子,例如當年的女朋友。女朋友得悉後晴天霹靂,卻同時又不太意外,作為親密的另一半,早就察覺到他的不同之處。勉強絕對換不來幸福,事情發展到最後,二人以和平分手告終,雙方卻大方地保持著良好關係,「她經已結婚,還有兩個小孩,她的婚禮我也有去幫忙!」這段關係結束了十多年...

【WHY NOT BOLD】媽媽今天有點忙 — 前香港滑浪風帆運動員 陳晞文專訪

我知道人生上有很多不同範疇,所以我選擇未必全職在家照顧小朋友,亦希望可以豐富自己人生的其他方面。 專訪這天,我們相約在赤柱正灘。經歷十號風球過後的沙灘有點凌亂,Hayley踏著拖鞋匆匆跑過來:「不好意思,出門前小朋友撞傷頭,扭計不讓我出門,所以晚了一點。」 要照顧未足一歲的小朋友,大概每一次出門都不容易吧。言談間,這個新手媽媽三句不離兒子,甚至連追夢背後的原因,都是為了給兒子建立好榜樣。 Hayley 是我遇過擁有最多重身份的新手媽媽 — 媽媽、大學生、業餘風翼衝浪運動員、香港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兼職滑浪風帆教練⋯ 她自己也差點數不過來。講述每個身份時,Hayley 臉上流露的盡是熱誠。談及自己於今年 3 月 31 日正式宣佈由一位全職滑浪風帆運動員退役之際,她滿臉不捨,「滑浪風帆成為了我生命的全部,雖然有很多新挑戰,但確實會念念不忘曾經很開心的團隊生活。」曾代表香港出戰兩屆奧運、三屆亞運,並在各個國際賽事中創下數之不盡佳績的 Hayley,滑浪風帆佔據她大半人生,亦為她帶來多個難忘的高光時刻,「做女運動員並不是那麼容易,始終運動員的光輝歲月有限,體能上或者技術發展上所有方面都很有限,但另一方面要建立家庭、生小朋友,或者去尋找伴侶,其實都需要時間。」現實如此無奈,Hayley 卻沒被嚇退。自古英雄做時勢,她創造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人生可以說很長、又可以說很短,我們有緣份活着,就應該去珍惜這些機會 當年落選里約奧運香港隊選拔,讓 Hayley 一度萌生退役念頭。機緣巧合下重遇中學一位英文老師 — 一個向來對於人生很有看法、堅持自己的兒時偶像,啟發到她要忠於自己、珍惜自己遇到的機會,她所得的機會並非理所當然。憑著這個信念,令當年 Hayley 下定決心繼續追逐東京奧運的目標,亦成就了今天的她。 退役後,她選擇重返校園...

【WHY NOT BOLD】非.典型女主角 — 專訪 JW 王灝兒

你第一次認識的王灝兒,是怎樣的王灝兒? 是20歲時唱著 “Yes I belong to you” 的神秘女聲?還是那位矛盾一生的 JW?《聲夢傳奇》的歌唱導師?抑或是《欺詐劇團》中的卓欣欣? 「偶像」、「歌手」、「演員」,你認為哪個身份最適合形容你?她說,她是個 entertainer。這個字相當的中性,也相當謙虛。「我喜歡唱歌,唱歌時我在娛樂我的觀眾;演戲時我的表演也是為大眾提供一種娛樂。」 三年前,她上了彭秀慧的戲劇課,才發掘了自己的演戲靈魂。「唱歌是很獨立的一件事,但當我演戲時,可以與許多人一起無顧慮地交流,那是從未試過的有趣。」然而,她也深知這並不容易,「我好想找到一個機會成為演員。」然後,直到 2020 年,她轉投星夢娛樂,全因她大喊的一句:「我好想演戲!」 如果你有留意她上節目、做訪問,她的情緒很快「到位」,尤其說到自己的演員夢,她很容易便說到紅了眼。人人都說她真性情,甚至太真性情,這種毫無掩飾的性格完全不像是「吃這行飯」。當你以為簽入 TVB 後便能確保你的演員路,JW 坦白地說,從來沒有人向她保証過一定有戲可拍,「我 take 了一個很大、很大的 risk,然後告訴自己,okay I’ll try,I’ll put myself there,如果有(機會)就好了,沒有(機會)的話,at least I tried。」 JW年紀很小便當上了歌手,然而在演員生涯上,她卻算是一個 late comer,「但如果你問我,怕不怕太遲,我覺得如果現在我不去嘗試的話一定會後悔。」歌唱事業一直順利,你以為她會有一定的包袱。偏偏,她毫不介意出演的角色,「奸角才好玩!又或者飾演黑社會大佬,哈哈!」她勇於挑戰不同角色,她想做一些大眾不覺得她能做到的事。「無論你去到幾歲,都一定有適合的角色,並不是永遠都只要十幾二十歲的女演員,也許要...

【WHY NOT BOLD】印度面孔港女靈魂 — 港印文化KOL 新德莉莉

Let’s talk about Bold.  你會如何定義 “Bold” 這個字? 無畏懼的;自信而勇敢的;顯眼突出的;大膽、放肆、超越通常的界限;粗體的。 Bold 是個多義詞,正如每個人對 Bold 的理解都不一樣。 BBOLD,BE BOLD — 與其由我們來告訴你如何 Be Bold,不如交由你來定義。這一次,BBOLD邀請了六個背景迥異的女性,從她們自身的經歷出發,分享對 Bold 的想法。 最後一位是新德莉莉 New Dellily。 New Dellily 你唔接受你自己,其他人係一定唔會接受你。 這個女生有著兩個名字:在新德里的她叫 Pranali Gupta,在香港的她叫莉莉。作為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她的廣東話可能比印度語更流利。 擁有著異國的面孔,人們必定對你的文化背有一定的好奇心。尤其是印度 — 一個普遍香港人相對少認知和接觸的國度,「你家裡吃不吃咖哩?」、「你父母有沒有逼你結婚?」、「女生去印度是不是很危險?」與其說是歧視,更多的是未知的刻板印象;另一邊廂,當她回印度探親時,她在當地的親戚也同樣對香港好奇,莉莉面對這些問題時都充當著文化親善大使,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於是有朋友建議她,不如拍YouTube吧,成為一位真正的港印文化KOL,一切就從這裡開始。 莉莉經常笑,擺甫士時也忍不住笑,友善而開朗的她人緣應該很好。偏偏這個樂天的女生小時候因著膚色而覺得自卑。 家人為了讓她融入本地文化,堅持要她就就讀本地學校。當整間學校只有她一張外國臉孔,童言無忌,午飯時間總有人指著她的午餐盒大喊:好臭!又或者,視這個外表與眾不同的小女孩為異類。這也是意料之內。小莉莉試著在香港這個地方建立自己的圈子,開始跟同學吃一樣的午餐、一起扭「Yes卡」、觀察身邊同...

【WHY NOT BOLD】有種闖進綠野仙蹤 — 藝術系獨立歌手 Dorothy La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ApUk3Od0M Let’s talk about Bold.  你會如何定義 “Bold” 這個字? 無畏懼的;自信而勇敢的;顯眼突出的;大膽、放肆、超越通常的界限;粗體的。 Bold 是個多義詞,正如每個人對 Bold 的理解都不一樣。 BBOLD,BE BOLD — 與其由我們來告訴你如何 Be Bold,不如交由你來定義。這一次,BBOLD邀請了六個背景迥異的女性,從她們自身的經歷出發,分享對 Bold 的想法。 第五位是劉君冬 Dorothy Lau。 Dorothy Lau 我想要做到嘅target,我做完先至會離開 她是《綠野仙蹤》裡的真人版桃樂絲,六年前從OZ(奧茲國/澳洲)回到香港,為了一圓音樂夢。 Dorothy 作為藝術系學生,有一門獨有的美學。她喜歡Power dressing,oversize和 mismatch 的風格,她形容這種穿搭是她上戰場的盔甲,帶點反叛,又有點倔強的底蘊,跟她的個性如出一轍。她是美指、服指、MV導演,也是獨立音樂人。多重身分,全因她從不把自己困在同一崗位上,由幕前變做幕後再做幕前,可以做的,她都想去嘗試,桃樂絲也因而經歷了一段奇幻旅程。 她當初決定回港,也相當的決斷。由毅然辭在澳洲gallery的工作,把一切行李搬回香港,到在這裡慢慢找到自己的夥伴,明顯不是一個審慎的計劃。事實也證明,有時一股作氣未必就如電影橋段一樣必定能夠成功,她並沒有自此踏上平步青雲的音樂路,反而在朋友的介紹下接觸助理美術的工作⋯⋯然而,也許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言:「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二十歲與二十六歲的 Dor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