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
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keyword...
Search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
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keyword...
Search
潘迪華
ART & CULTURE
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 ─ 獻給潘迪華
Mo Ieong
關於老上海的流金歲月,也許你會想起夜總會裡搖擺的爵士風味、以西方音樂編曲的華語老歌、輕快復古的 Charleston Dance、幽幽地邊問著《何日君再來》,一邊《等著你回來》⋯⋯ 秋夏交際,在 M+ 以宋懷桂之名策展的同時,CHAT 六廠拋出了另一條問題:誰是潘迪華?這兩位生於 1930 年代的中國女性皆擁有傳奇一生 — 一位被尊稱為「宋女士」,另一位被親切地稱為「潘姊姊」;前者同時擁有「藝術先峰」、「商界精英」、「文化大使」及「時尚教母」的身份,而後者被譽為「在香港以外最知名的香港歌手」。這兩位女性在五、六十年代都被視為中西文化交融的推手。 潘迪華出生於上海,於 1949 年移民香港。在正式成為歌手之前,她曾在夜總會擔任歌女。她是個骨子裡的上海淑女,她原名叫潘宛卿,她偏愛用洋名Rebecca Pan。潘迪華與李小龍是摯友,當年李小龍於《精武門》中的一句「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讓民族主義頓時抬起頭來;與此同時,潘迪華深切體會到中國的文化藝術尚未強大,一直期望將中國的音樂文化帶入西方。 潘迪華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加入歌壇,她於六十年代是香港首位簽約英國 EMI 的歌手,出版《中曲西詞》專輯,把多首中文歌曲配上英文歌詞。「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有一日,中文歌曲可在國外飄揚。」她如是說。60 年代,潘迪華被稱為「旅行歌手」,代表香港走遍世界各地演唱,真正的唱好香港。她的首張唱片中就曾記述這樣的一段往事:「她除擅國語﹑英語歌外﹐又兼唱日本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蘭西語﹑馬來語﹑阿拉會語﹑暹羅語等歌曲﹐是一位更國際化的歌星。當她唱一首當地人士不熟悉的歌前﹐先用英語解釋其內容﹑然後引吭﹐又怡以動作來配合。」她身穿旗袍,即使在外國演出,也不僅僅為了迎合當地觀眾而演唱外語歌曲,反而將華語作品帶到當地,作為一名歌手,她一直專注於推廣自己國家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