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
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keyword...
Search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Youtube
WHY NOT BOLD?
PERSPECTIVE
ART & CULTURE
EXPLORATION
LIFESTYLE
STYLE
WHAT’S UP BOLD
EN
繁
简
Search keyword...
Search
專訪
EXPLORATION
初次挑戰越野跑 為突破自己感快樂 蘇麗珊專訪
Michelle Chan
今個月 The North Face 100 香港越野跑挑戰賽 2024 賽事吸引許多越野跑新手參與,其中女演員蘇麗珊 Cecilia 首戰越野跑。賽後受訪時表示很滿意今次自己的表現:「經過今次 TNF 比賽,我對自己身體的潛能感到驚訝,因為我最初真的覺得自己跑不到,當初預計需時四小時,但結果只用兩個小時零四十多分鐘就完成。」 路跑試過了,也挑戰了今次的越野跑。相比路跑,她感受到越野跑為她帶來更多樂趣。Cecilia 提及:「 路跑有時候容易讓人覺得沉悶,因為跑的路好多時候都是一樣的,然後我會試著為路跑過程找些樂趣,例如我內心會和其他街跑的人比較讓自己跑快一點,或者在腦中想些無謂的事。」 Cecilia 在今次比賽除了突破自己,也深深受其他女選手感染:「我覺得女生跑山很有型,因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比賽途中我看到很多努力的女生,她們很堅定地完成賽事,我感受到女性堅毅的力量。我覺得大家一定要不斷發掘自己的堅毅和耐力,好像這天我發掘自己的耐力一樣。」 本來就很喜歡行山、看樹的 Cecilia,覺得山野自然是一股療癒的力量,讓身心靈沉澱。她練習跑山時,更體會到箇中樂趣:「雖然跑山充滿挑戰性,但看著山頂,就好像有一個終點,不斷吸引自己堅持下去,再多走一步完成目標。反而路跑如果覺得累了,身心也會毫無懸念立刻停下來。 被自然環境簇擁著的跑山的時間,她很喜歡跟自己對話,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聆聽心跳變快的節奏。這種感覺讓她覺得自己由心地享受當下,很努力地在跑山,活在當下,完成每一個目標的感覺讓她很感動。 接觸跑步後, Cecilia 不知不覺地提升了意志力。她認為透過跑步鍛鍊到的意志力,能在生活中顯現出來,她指:「當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時,雖然第一下我過不了,但想放棄的時候我便會想,其實我跑步時都可以做到個人突破,生活上只...
EXPLORATION
你未必聽過的球類運動 「巧固球」 巧固球教練吳子莉及運動員Candy專訪
Michelle Chan
如果講起這種球類運動,你身邊可能十個朋友有九個未必聽過﹗這個球類運動就是巧固球,巧固球這項運動逐漸受到關注,近日 BBOLD 編輯邀請了香港女子巧固球隊的教練吳子莉和隊長 Candy,分享她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及其成長經歷。 巧固球是一項球類彈網運動,網的尺寸約為一米乘一米。選手們需要將球扔到網上,使其反彈到對方場地。這項運動由瑞士生物學家赫爾曼‧布蘭德(Hermann Brandt)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是一種沒有身體碰撞的運動。由於球撞到球網的聲音類似法文的「tchouk」,故被命名為 Tchoukball ,中文音譯為「巧固球」。 基本玩法是球員於3公尺半圓的禁區射球,球反彈出禁區且落於場區內並且中途沒有被對手球員接到,便可得分。比賽中途不能搶對手的球,亦不能阻礙對方傳球、射球。因此,Candy 指巧固球又被稱為「君子球」,是一項很君子的運動。 香港女子巧固球隊教練吳子莉,自2006年開始接觸巧固球,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磨練,於2019年轉為教練。子莉最初一直打手球與沙灘手球,因為過程中她的教練們引入了巧固球,讓她有機會成為第一批接觸這項運動的人。一路下去,後來子莉便成為手球兼巧固球的教練。 我們就是第一代巧固球運動員代表 巧固球在十二年前還是新引入的運動,當時香港沒有人知道怎樣玩這個運動。子莉提到:「就算我們有所謂的教練,其實都是我們的隊友,然後那時候大家是一起在暑假時一個星期連續七天練習學玩。但是那時候其實從來都沒有覺得累,因為覺得很好玩。其實你試想像一下,在香港有哪個運動是可以讓你鑽研自己打球的一套方法?應該是幾乎沒有的。」 而她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慢慢發現喜歡手球及巧固球的學生,性格上各有不同。她提及:「有些學生只是喜歡打手球,因為刺激有身體碰撞、即刻可以搶球得分,我形容為比較 aggressive,但有一類學生就不喜歡...
EXPLORATION
為了進步而追求的百二分努力 賽艇運動員梁瓊允專訪
Michelle Chan
要進步並不僅僅是做到百分之一百,而是要以百二分的用心投入其中。香港賽艇運動員梁瓊允(Jenny)在最近的「2024亞洲賽艇錦標賽」中,與隊友黃湘儀一起在女子雙人單槳艇項目中勇奪銅牌。比賽初期,幾支隊伍實力相當,但在最後關頭,Jenny和湘儀全力以赴,提高划槳頻率,最終成功拋離哈薩克隊,以第三名衝線。恭喜Jenny和湘儀! 在接受訪問時,Jenny提到:「我認為致勝的關鍵主要與我們的訓練有關。在比賽前,教練不僅訓練我們的有氧能力,還不斷提高我們的無氧能力。此外,與隊友之間的默契也非常重要,我們心有靈犀,知道彼此的想法。」 Jenny參賽項目雙人單槳艇同四人單槳艇,雖然已有同時報兩項的經驗,但因為主辦單位安排有調動,原本兩項分開不同日子,變成同日比賽更相隔只有一小時,她指:「這對我們體能挑戰很大,所以預賽當日模擬決賽安排,然後再修改策略。因所有隊伍初賽不相伯仲,所以如果有失誤,就有機會落失獎牌。」 成為香港職業賽艇運動員的日常 2024巴黎奧運的賽艇項目引起了許多香港人對賽艇運動的關注。因此,我們邀請了Jenny講述她是如何接觸賽艇的,以及她作為香港職業賽艇運動員的故事。 Jenny 中學已經熱愛各樣運動,好像排球、長跑同賽艇機等,因獲中學老師推薦2012年8月參加賽艇課程。初學時很快便愛上水上賽艇的速度感,後來開始和隊友夾艇,更愛上雙人艇一起艱苦訓練的感覺,與划單人艇感覺不同,感覺有隊友在背後支持,更加有動力。 作為香港賽艇運動員星期一至六都有2-3節訓練,他們經常會在不同城市訓練,所以要盡快適應天氣同環境。Jenny分享:「最記得一次由10-17°C的雲南轉場地到36至40°C的泰州,第一日要划16公里,溫度天氣截然不同,因天氣太熱,她和隊友難以發力,大家幾乎是用意志完成訓練。」 競速過程不只是一味鬥快 ...
PERSPECTIVE
【WHY NOT BOLD】 痛苦中綻放的美麗 — 張蚊專訪
Mo Ieong
電影界有種職業叫美術指導,負責創造和設計電影的視覺風格、場景、佈景、服裝⋯⋯套用一句張蚊引述張叔平的一句話:「令戲院裏的觀眾嗅到戲裏的空氣」,大概就最適合形容美指的工作內容。 張蚊,行內都聽過她的大名。自十四歲就在片場打滾,五度被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了不起的成就,然而這只是表面的她。另一面,她是個嚴重的脊椎側彎症患者,經歷過三次大手術、流過九公升血(人只有五公升血)、背上有道十八吋長的傷口,試過取出、再嵌入,現在她的脊椎一直鑲滿幾十口螺絲。 張蚊怕痛。 最怕的那種痛,是身邊人望著自己痛。 她唸Master’s of Fine Art那年,正是在研究 physical pain 與 mental pain 之間的連結。每次大手術過後,她都需要躺在床上休養數個月,頭一兩星期靠著嗎啡止痛,伴隨著的是一連串的夢和幻覺。其後數個月無法工作,無法動彈,全天候靠家人照顧,對這個熱愛工作的拼命三郎來說是一個創傷。眼見著家人為她的身體傷心難過,母親擔心得不斷掉髮,她又不忍又內疚。「為何要存在於世界上給別人帶來麻煩?」靈與肉的痛苦曾經讓她受盡折磨。 身為美術指導,她有自己一套對美學的執著,「我對於工作些很執著,開鏡前確保畫面上完美。」但對於身體上十八吋長的傷口,這個處女座的完美主藝者反而放得開,「現在的我就是我,沒有疤痕的人並不代表完美,沒有人是完美的。」 三條會痛的裙子 張蚊為自己的「痛」製成了三條裙子。 其中一條,是她結婚當晚的晚裝。臥病在床的她,連呼吸都覺得困難,枉論創作。但她反而藉著創作來治療、接受這種創傷。「做第二次大手術時,我要求醫生用醫療攝錄機拍下整個手術過程,」十三個半小時的手術,因技術問題只拍了頭六小時,但足已令她花了八個月時間才敢打開這段錄像,「就像要扒開自己的身體去探頭直視一樣。」她嘗試過把一小時的片段...
ART & CULTURE
【WHY NOT BOLD】《又係女司機》編劇 – 譚安婷專訪 一段開往成長的高速公路
Mo Ieong
https://youtu.be/xIN4h6N-cS4 身穿杏色連身長裙,踏著一雙黑皮鞋配搭著花襪子,及肩的長髮染成禾色,訪問當天,嬌小俏麗的她滿臉笑容走進攝影棚,她就是原創劇本《又係女司機》(下稱《女司機》)的編導 —— Pearlmi 譚安婷。 “《女司機》的劇本中,女主角Ana一直捨不得賣掉亡父留下的Nissan Cube,為感受父親在司機位看到的風景,走過的道路,終於決心踏進駕駛學院。而Ana更於每當瀕臨撞車時,意外啟動了自身的超能力,開始各種奇幻旅程:遇見歷史上第一位女司機、載了一隻三唔識七的羊回家、成為首位俄羅斯女太空人登陸月球、甚至見到兒時的父親⋯⋯ ” (節錄自《又係女司機》演讀簡介) 在Pearlmi 創作《女司機》的故事中,「車」代表了父親的形象,作為女兒,如何做到爸爸做到的事?如何做到男人做到的事?劇中的女主角Ana駕著Cube仔一直在摸索這些問題的答案,Pearlmi則以自身駕駛經驗,於劇本中以女性角度窺探這個男性主導的世界。《女司機》中細膩地描述了父女之間那種難以言喻的羈絆,在主角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奇遇中找到情感上的出口,開始一段自我療傷的成長之旅。 希望真正看清別人,唯有深深地筆直凝視自己的內心。 —— 節錄自電影《Drive my Car》 談到她與「Cube仔」的淵源,Pearlmi笑稱當初只是為了租車位,「順便」買下泊在原來車位的「Cube仔」,本來這個型號並非她的dream car,卻日漸對它培養出感情。甚至在發生交通意外後寧願大花金錢維修Cube仔,也不願換車。這種「買蔥搭棵菜」的搞笑原因卻也誤打誤撞造就了《女司機》的創作靈感來源。 都有唔同性格嘅女司機,其實有啲女司機手車好辣㗎嘛。 —— Pearlmi 譚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