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主義先決的香港從事環保工作,從來都不是甚麼理想差事,從2022年本地唯一紙包飲品盒回收廠「喵坊」設於元朗的廠房,去年不獲業主科技園公司續約可知,香港的環保措施及政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香港要有心做環保,你不能期望有很多機構、政府的支援或資源。
偏偏仍然有人願意拼着一份衝勁,不怕困難,由自己生活開始實踐環保,繼而到台灣留學學環保,這位女生就是香港社交平台「大便妹」的作者,不知不覺間她便淨灘資歷已有十年。
由簡單垃圾分類;以至將環保習慣滲入生活細節,嘗試裸買生活,再多做一步,將環保帶到大自然,自發淨灘、淨山,她除了分享自己環保日常,還將淨灘經歷以更有趣吸睛的方法呈現,以自己的力量,向大眾宣揚環保意識,也展現了女性在宣揚環保的熱誠與魄力。
其實環保的習慣,知識需求與技術含量都不多,為何推行如此困難?堅持環保十年,背後有甚麼樣的強大理念?
環保女生像是最離地 又是最貼地
因為要跨越重重難關,維持環保習慣,就要放棄生活上習以為常的「方便」。在物質主義的香港社會,人人追求物質生活,社會對香港女生形象對形,普遍認為是聰明現實、直接,較負面的有人更指香港女生就是太現實,只會拜金。
所謂放棄容易,堅持很難,大部份人的眼光都離不開有好的生活本質,卻忽略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並非必然。於我而言,香港的女生還有一種「現實」,是可貴而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勇於面對「環境污染的現實」。
環保女生既離地,又是最貼地的存在。她們對環保信念的堅毅精實。
環保宣傳像是父母說教 道理都會卻零動力
環保的核心思想最根本不就是保護環境,讓環境保持良好狀態的意思。因為環境良好,社會才能持續發展。老實說,這些道理其實人人都懂,可是為何卻在執行是特別特別難?上段提到環保的「離地性」,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建立環保習慣,有部分是在脫離「方便」生活,更沒有實際利益,對於都市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講環保就像父母在說教,就是環保的道理我們都懂的,可是卻仍然沒有執行的意願的勇氣,大家在心中暗忖的,可能是「嘥氣」、「麻煩」。究竟如何讓環保變得更貼地,更容易?
大便妹的社交平台不但分享了她環保習慣與淨灘紀錄,除了紀錄活動,不同的是她會構思不同的方式,將淨灘的成果呈現。例如是淨灘垃圾數字統計,她與淨灘之友曾在一次西貢東壩淨灘沽動中,清出102袋 512KG的磅的垃圾,共有3293個膠樽,單單是重量、數量,都已夠足夠驚人了。
除了以數字統計,更讓人留下深下印象的,是她以「淨灘考古學」、「用煙頭數算日子」、「海灘上浮具垃圾」、「50歷史的廢棄玻璃浮球」,各種較有趣的分類,將環保工作變得更貼地。
又以香港「海底特有種」形容香港的海底垃圾,以有趣的呈現吸引大家了解更多香港的污染物,將香港污染、環保議題變得更切身貼地。
大便妹今年3月亦發佈了的新書分享了她對環保與自然的各種想法與感受,記低她學環保的心路歷程。除了淨灘日常紀錄,還把淨灘垃圾分類擺放以有趣的形式展示,以「淨灘考古學」展出海洋垃圾的歷史感,另一面亦反映塑膠垃圾對未來。
走進大自然才會懂得人類有多渺小,才會認知人類不是高高在上的。人類只是地球上的一種生物,我們依賴地球的資源生活,卻總是為了金錢或是效率方便忽略了自然環境,或是剝奪了其他生物的生存權,破壞牠們的棲地。
《生活給我們上的10堂環保課——我就是要環保過生活》— 大便妹
有興趣的不妨也一起細閱這位堅持十年環保習慣的女生的新書,感受她背後強大的信念與力量。
環保生活像是一趟信念的修行
大便妹淨灘轉眼十年,十年過去由滿足好奇心到持續淨灘到成為她的工作之一,她卻認為海洋垃圾污染問題依然沒有變好。這的確是讓人心好累的現實,於我看來大便妹的努力,就像趟信念的修行,即使外間誘惑很多,但仍忠於自己。
書中提到大便妹在台灣讀書時候及香港生活,為了開少一點冷氣,採用各種辦法為自己降溫,例如只開一小時冷氣就吹風扇、偶爾被蚊子叮得發熱醒了便去廁所用水降一降溫,等等。
她又指,聽起來好像很刻苦一樣,但其實只是有一個信念驅使自己堅持,就是減少碳排放,如果光看平日生活在用電上,最可以大量省的地方就是吹風扇不吹冷氣,其他減碳排的方法可以在飲食上著手,多菜少肉(或是完全不吃肉),也可以減少產生垃圾,少坐飛機旅行等等。
值得讓我們學習的是,堅持十年環保,即使未見成果,甚至由於人類環保意識不足,污染問題仍然持續,她卻沒有放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即使是一位能力有限的女生,仍然有足夠能力讓一切變好,這份能力,我們也同樣擁有。
修練不單純放下,更多是學會提起,對環境的負責
編者MICHELLE
資料及圖來源:大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