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講起這種球類運動,你身邊可能十個朋友有九個未必聽過﹗這個球類運動就是巧固球,巧固球這項運動逐漸受到關注,近日 BBOLD 編輯邀請了香港女子巧固球隊的教練吳子莉和隊長 Candy,分享她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及其成長經歷。
巧固球是一項球類彈網運動,網的尺寸約為一米乘一米。選手們需要將球扔到網上,使其反彈到對方場地。這項運動由瑞士生物學家赫爾曼‧布蘭德(Hermann Brandt)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是一種沒有身體碰撞的運動。由於球撞到球網的聲音類似法文的「tchouk」,故被命名為 Tchoukball ,中文音譯為「巧固球」。
基本玩法是球員於3公尺半圓的禁區射球,球反彈出禁區且落於場區內並且中途沒有被對手球員接到,便可得分。比賽中途不能搶對手的球,亦不能阻礙對方傳球、射球。因此,Candy 指巧固球又被稱為「君子球」,是一項很君子的運動。
香港女子巧固球隊教練吳子莉,自2006年開始接觸巧固球,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磨練,於2019年轉為教練。子莉最初一直打手球與沙灘手球,因為過程中她的教練們引入了巧固球,讓她有機會成為第一批接觸這項運動的人。一路下去,後來子莉便成為手球兼巧固球的教練。
我們就是第一代巧固球運動員代表
巧固球在十二年前還是新引入的運動,當時香港沒有人知道怎樣玩這個運動。子莉提到:「就算我們有所謂的教練,其實都是我們的隊友,然後那時候大家是一起在暑假時一個星期連續七天練習學玩。但是那時候其實從來都沒有覺得累,因為覺得很好玩。其實你試想像一下,在香港有哪個運動是可以讓你鑽研自己打球的一套方法?應該是幾乎沒有的。」
而她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慢慢發現喜歡手球及巧固球的學生,性格上各有不同。她提及:「有些學生只是喜歡打手球,因為刺激有身體碰撞、即刻可以搶球得分,我形容為比較 aggressive,但有一類學生就不喜歡碰手球,很害怕有碰撞,他們就很喜歡打巧固球。」她發現其實每一個運動都有不同類型的人去玩。而這項運動的特色就是,結合了手球的投球和排球的反彈動作,讓選手們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技術,還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
以她個人經歷為例,她補充:「其實我有打沙灘手球國際賽,亦代表香港隊比賽。賽後跟對手不能成為朋友,因為身體接觸後你會記得他在場上推過你、打過你,也會對心情有些影響。」
由排球運動轉戰巧固球的 Candy
而 Candy 是香港女子巧固球隊的隊長,已經打了十二年巧固球。她曾是吳教練的隊友,並以隊伍的九號著稱,專攻左攻位置。Candy 表示,巧固球的節奏非常快,一射完球後,選手們必須立即準備防守,這種迅速的攻守轉換讓比賽充滿刺激。
Candy 提到,她在考 DSE 的時候開始接觸巧固球。當時她正在打排球,但排球教練建議她轉向巧固球,因為這項運動的發展機會更大。她決定嘗試,結果在首次參賽時便代表香港隊參加亞洲盃,這段經歷讓她對巧固球充滿了熱情。
最初常被康文暑拒絕預訂場地
一個新興運動興起,在香港要發展下去,其中一個難度,想必依然離不開土地問題。當編輯 Michelle 問及最初她們如何尋找訓練場地時,教練帶著無奈與意味深長的燦爛笑容,她笑著說:「說到這裡會哭吧……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借學校場地,很多時候是要靠隊友是老師去向學校、校長借,當然學校都很支持,但學校場地受天氣限制,無法穩定、持續地練習。於是我們嘗試預約康文署運動場。」
可以預約康文署這個選項,是一個讓她們很感動的嘗試,但豈料要預訂時玩巧固球,是「先預訂籃球場」再「付費更改用途」,才可以正式在場地練習巧固球,比一般運動更花心力和金錢。在可以付費更改用途之前,她們也試過訂籃球場打巧固球,但場內負責姐姐一問,她們要「包裝」她們的練習是「籃球動作的一部分」。子莉回想當時情景,覺得這種說法難聽過粗口,因為大家心底裡都知道這是一個謊話,但目的也只是練習巧固球。
直至 2024 年,她們比賽活動時,嘗試「執雞」,把握臨時租借有空檔的籃球場,卻被直指「你的運動不是標準的運動」,職員指就算她們補錢,也不會讓她們打巧固球。在這段日子,她們經歷了一段長時間,過程中不斷被拒絕、不斷換體育館,尋找巧固球的生存方式。子莉形容這些其實是很坎坷的。這不禁讓人反思更多,在香港這個小城市,新興運動如何才能有效發展,追上國際的步伐?政府又可以如何改善現有制度,讓更多新興小眾運動能在香港求存?而我們作為普通市民,或者願意了解關注、支持運動員並為他們打氣,一個接一個推廣巧固球運動,相信已經是最大的支持。
不服輸的精神
十二年間,巧固球無論日常練習安排還是比賽,都總是困難重重。為何這些運動員能堅持下去?留下來的最大因素是甚麼?隊長 Candy 稱:「我覺得絕對跟性格有關。我覺得我們整隊球隊都不可以被人看扁,就是好勝、不能輸的心。」
她們又指,心路歷程其實分享了這麼多艱辛的過程。當世界盃的時候,她們拿了世界第四,已經覺得一直準備了很久的一件事終於得到肯定,證明她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教練與 Candy 分享:「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機會,而就是要靠每個人的努力,不放棄。我覺得如果你問我們整隊球隊的一個特色,就是我們沒有人會放棄。」今年,她們代表香港巧固球勇奪亞洲第一,也是她們一路努力下來的成果。她們投入了很多心機,也非常熱愛巧固球,這份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