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Ieong

麥太,父親節快樂

說到一隻最土產的「港豬」,你我腦內大概都浮現著同一個名字 —《麥兜》幾乎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每當想起這個呆頭呆腦的小子,也一定會記起吳君如的聲音,和她所聲演的「麥太」。 大家都知道麥太,那個有點囉嗦有點兇巴巴的港式師奶,卻未必知道她真正的名字叫「譚玉蓮」。 她也叫麥譚玉蓮 她年輕時是個「工廠妹」,閑時會在大笪地表演撩陰腿,也因此而邂逅了一個叫麥炳的男人。這個男人看起來有點落魄,滿臉鬚根,看起來總是心事重重,也不太懂得回應她的牢騷。譚玉蓮個性外向、話多、練得一身好武功,二人的個性迥異不同,她偏偏喜歡上這個寡言的男人,在他的人生低潮中一直守候他身邊,甘願一起捱窮過日子,二人甚至已去到談婚論嫁的階段,最後這個男人為了放不下的江山,把她一人遺在婚紗店,只留下一封信作訣別。然而當時已懷有麥兜的譚玉蓮,情人為了理想而離去,她的理想卻是把兒子養大成人。 單親家庭如何跟孩子交代缺席一方的事?這簡直是條一百萬的題目。 當麥兜問起爸爸,「個死佬,死咗喇!」譚玉蓮如是說。顯然這並不是個模範答案。終於,在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中,麥太向兒子坦白了關於父親的故事 — 他本是一個亡國的王子,不甘下半生只作平凡人,為了尋找過去所失去的一切而離開了他們母子二人。 究竟麥炳的真正身份是不是王子?還是這只是一個負心漢的故事?抑或是麥太希望在兒子心中留下對父親美好的印象?電影從來沒有給予過答案,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大概也只可以像麥兜一樣,相信著她所說的一切。 沒甚麼可給你 只有媽媽的溫柔 譚玉蓮也曾經望子成龍,兒子出生時希望他像梁潮偉和周潤發般帥氣,但後來只想他「好聰明,讀書好叻」,或者「讀書唔叻,工作叻」。這也是麥譚玉蓮的寫照 — 學歷不高的中年單親媽媽,靠著辛勤工作獨力照顧兒子,住在大角咀的一個舊式單位內。她為了頭家,自己主持了一個網上的烹任節...

持攝影機的女人:女性電影攝影師作品

電影攝影呼應了女性天生擅長的所有: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效率、同理心、將影像轉化為人類情感的能力。 Rachel Morrison 2018年,奧斯卡首次出現了影史首位獲得最佳攝影提名的女性攝影師,她叫Rachel Morrison。當然,我們並非要探討以上的特質是否女性攝影師獨有,這些理據本來就很主觀。但根據英國著名的電影產業學者 Stephen Fellows 的研究結果卻反映著一個客觀的事實:女性攝影師的身影於電影業中甚為罕見,直至2016年忽例仍不足10%。女性在電影業中的角色偏向服裝指導、美術相關又或是試鏡導演,反映著一個客觀的先決條件 — 「機械」與「體能」。 於刻版印象中,男性對操作機械的能力上較佳,除此以外,特殊角度攝影或燈光的處理,以及手持攝影機拍攝時,就能看出女性面臨身高或是體力不足的問題。 內地一個有名氣的女攝影師鄧璐曾在訪問中表示,自己一有空便會去健身,最長曾經一天內鍛練八小時。她曾為了完成一個長鏡頭,從凌晨五點起床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一點,累得整個後背都在抽筋,終於喊cut的時候,她立即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女演員在片場也許會有優待,但換成女攝影師則不可同日而語了。 香港的第一位女攝影師叫蔡高比,她05年在徐克的電影《七劍》中攝影助理。在她以前,已經有數十年沒有出產過女性的攝影或燈光助理,可見普遍女性攝影師要克服的現實條件的確比男性攝影師多。受制於這些先天上的掣肘,女性攝影師於電影業便有著升遷較慢,甚至被忽視的殘酷事實,久而久之也愈少女性選擇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我不想刻意比較男或女攝影師,反而想檢視自己怎樣可以被選擇! 蔡高比 然而,女性攝影師是種被看見的需要。當攝影師充當著把導演想法可視化的一個角色,摄影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女性獨特的觀點和細膩的情感洞察,有時能為以男性主導的攝影行業帶來...

我反叛,我穿牛仔褲

打開你的衣櫃,裡頭有多少件牛仔單品?今個禮拜你穿了多少次牛仔褲? 說到牛仔褲,你大概立即會想起Levi’s。是的,它畢竟是美國最早的牛仔褲品牌之一。然而談及歷史上的牛仔褲迷,或許有一位你意想不到的重要人物。 我一直希望牛仔褲是我發明的;它們是最方便、最輕鬆和最沉穩的衣物。牛仔褲呈現出低調、性感和簡約的風格,正涵蓋所有我對自己設計衣服的期望。 - Yves Saint Laurent 這句話完全體現了 YSL 對牛仔褲的熱愛,甚至成為了他於品牌設計上的指標 — 身為 20 世紀的傳奇時裝設計師,他的作品擅長運用男性服裝元素,如西裝、褲裝、領帶,將其融入到女性服裝中,打破傳統的性別界限,自從1967年「女褲」於YSL SS collection中首次登場,他一直於推動「男裝女穿」的風格上不遺餘力,改寫了現代化女性時裝的新一頁。 熱愛牛仔褲的當然不止 YSL 一人,於 20 世紀初期,當代女性曾經為了穿牛仔褲而發動過一場革命。 19 世紀的牛仔褲本來是作為男人的工作褲而設計(也被視為工人和農民的服裝),由於其耐用性和舒適度,可以用來適應嚴苛的工作環境。但當時社會卻對女人穿牛仔褲持反對態度。 歷史上曾有哪些對穿牛仔褲女孩的指控呢? Townsman(威爾斯利鎮民報)於1943年6月的一篇文章發表聲明,「如果一個成年女孩子在街上露出衣服下擺,穿著被捲到膝蓋上的工作褲(亦即當時的牛仔褲),她看起來就不整潔,更會失去吸引力。」言詞間帶有強烈的貶低和歧視的意味,表達了當時人們對女性穿著牛仔褲的不滿。 結果這篇報導又帶來了怎樣的回應? 一群威爾斯利學院的年輕的烈女們無視抨擊,決定繼續穿著牛仔褲,並聲稱:「我們將為我們穿著工作褲的權利而戰,至死為止。」她們捍衛的不只是穿起一條藍色的褲子,而是一個信念,一種尊嚴。 ...

Little Barbie.Barbie Bird.Barbie’s Marriage Story

電影 Barbie 宣佈開拍以後一度成為熱話,其中廣為人所關注的編導們 — 憑 Little Women 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的才女導演 Greta Gerwig 聯同伴侶 Noah Baumbach 共同執筆,令人對今次 Barbie 的改篇格外期待。 Greta Gerwig 和 Noah Baumbach 的電影中,女性角色通常擁有強烈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勇於探索她們的人生、建立自我價值和認同,並且將其與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結合在一起,當中經常呈現出對女性權利的關注,並探討女性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和挑戰。 “You Can Be Anything” 是 Mattel(創立Barbie的公司)2014 年起推出的品牌活動,旨在鼓勵和啟發女孩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潛力,並且相信「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既然一如 Mattel 當初所願—「每個孩子都能夠在 Barbie 中看到自己」Barbie 可以成為任何角色、任何人,是她、也是你和我。趁著電影版的 Barbie 仍對故事劇情守口如瓶,我們不妨天馬行空地想像一下,Greta Gerwig 和 Noah Baumbach 會如何運用 Barbie 自身的特質去說故事? Little Barbie (Little Women, 2019) Little Women 是一個關於四姊妹在成長掙扎浮沉間的故事。她們於 19 世紀的男性主導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價值,表達女性不需男性的支配或認可,而可以自主掌控自己人生。其中敍述了女性面對婚姻和家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讓觀眾看到當時社會上對女性的種種不公和壓迫。 女主角 Jo March 於電影中有一段作為 1860 年代女性的反抗宣言: 「女人有思想、有靈魂,不只有情感。她們有野心,有天賦,不只有美貌。我受夠了那些說愛情是女人唯一追求的人。...

你可以跌倒,但緊記保持輕鬆 — 楊紫瓊哈佛演講

楊紫瓊日前受邀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畢業禮上致詞,她笑說自己並非律師,也從未飾演過這個職業的角色,卻希望以自己演藝生涯中「從高處掉進可怕的空虛」的經歷作例子,綜合了三點給應屆畢業生的建議。 第一點:保持輕鬆 (stay loose) 她由 4 歲開始學習芭蕾,15歲遠赴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進修。對她來說,舞蹈是她的舒適圈,也曾經是她確信未來的職業路向,可惜她17歲時不幸地因脊椎受傷而不得不放棄夢想。她當時的校長建議她轉修相關的藝術科目。「跌倒時,人偏向縮緊自己的身體以應付沖擊,但事實上,保持輕鬆才是最安全的方法。」保護自己這種行為發自原始的本能,儘管讓我們感知和預防危險,卻無法真正洞察自我和事物,我們需要一種抵抗本能的思維,才可能有新的出路。 第二點:了解自己的極限 (know your limit) 你必須清楚自己的能與不能。內心知道自己的限制能使你保持謙虛和積極,從而指向清晰的目標 (point your finger toward);同樣地「了解他人為你所設的限制,讓你能夠指向一個不同的方向  (point a different finger),我指的是用中間的那一隻 (I am talking about the middle one)。」做人不但要「揸緊中指」,也要有自己的「宗旨」,別人給你的限制,可以是你用來突破的界限。她不但是馬來西亞小姐冠軍、首位獲得世界傑出青年的華人女性,更是奧斯卡史上第一位亞裔影后。在世人眼中,這個她幾乎已是無所不能了。 第三點:找到你的團隊 (find your people) 「生活不是零和遊戲,每個贏家未必不曾是輸家,而每個成功故事的背後不是競爭而是合作。」她感謝一路以來陪伴在身邊的每一位,讓她不想令自己失望的同時更不希望辜負他們的期望。”WE” is better “...

谷愛凌 — 創造歷史·超越極限的冰雪女神

剛於巴黎舉行的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頒獎典禮中,谷愛凌獲得2023年度最佳極限運動員獎,是為歷史上第一個得到這個獎項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以及首位奪得極限運動員獎的華人。 她於獲獎時發表感言,表示體育是人們相互聯繫、了解彼此、推進社會進步和突破人類極限的一條非常獨特的途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獨劇📖獨立書店讀劇計劃🎭(@indieplayreading)分享的貼文 谷愛凌作為運動員、學生、模特兒,她百分百投入各個身份,對生活充滿熱情。而且這個滑雪女孩一直關注女性權益,她於多次獲獎後均表示希望把自身的比賽表現激勵女孩們進入體育圈,尤其是極限運動,為自己作多一點嘗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獨劇📖獨立書店讀劇計劃🎭(@indieplayreading)分享的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獨劇📖獨立書店讀劇計劃🎭(@indieplayreading)分享的貼文 我希望我的成就能夠讓她們感受到,她們自己也有能力做同樣的事情。我一直盡我所能希望通過我的聲音去激勵她們,未來能夠繼續這樣下去,我感到很開心。 谷愛凌 圖片來源:IG@eileengu、微博@青蛙公主愛凌

Barbie的美麗哲學

真人版電影 Barbie 將於七月上映,隨著玩味甚濃 2023: A Barbie Odyssey 的預告片推出,坊間對情節走向也有著無窮猜測。 Barbie 的製片們向外間透露,這部電影將是一個關於講述 Barbie 作為一個現代女性的自我探索和成長的故事,她將克服許多挑戰和障礙,並且發現她真正的自我和真正的夢想的故事⋯⋯聽起來非常的正面而有教育意義,與它的預告片恰恰相反。 你也許對 Barbie 「有點上年紀」這回事不會怎麼意外,但若然知道她今年已是個踏入64歲「花甲之年」的女士,或者你也難以把這個歲數和她的外表聯想在一起,而這個看似永遠停留在二十來歲的金髮美女卻無論於玩具、影視、甚至時裝界,都仍帶著強烈的存在感。 Barbie 年代進化史 Barbie 於1959年由美國 Mattel 推出,於美國紐約市玩具展首次亮相,當時 Barbie 的身材比例為1:3,身高11.5英寸,體態高挑而纖瘦,是一位金髮、藍眼、綠襯衫和身穿黑白橫間泳裝的模特兒(亦是 Margot Robbie 於預告中身穿的服裝)。多年來 Barbie 作為一個流行文化指標,她的外貌、身材、職業、文化等各個方面一直隨年代變遷而進化。 1960年代:Barbie 於這個時期的服裝風格反映了當時的流行趨勢,例如迷你裙、靴子、長直髮等。不少週邊產品也隨之而推出,包括家具、汽車、玩具馬等。而她也會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例如電視節目、音樂會、時裝秀等等,讓孩子們更好地體驗 Barbie 的生活和角色扮演。她同時扮演著不同的職業角色,例如空中小姐、太空人、摩托車手,展現了女性在當時社會中的多樣性和自主性。 1970年代:隨著 Mattel 推出了第一個非裸體的 Barbie,她由原有的形象開始繼續發展:頭髮變得更加豐盈而髮型更多...

瑰麗璀燦的女性主義 – 「百樣玲瓏 卡地亞與女性」

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 這是英國Edward VII Prince of Wales於1902年授予Cartier的稱號,作為英國皇室的指定珠寶商,Cartier至今一直保持著這個榮譽頭銜。Edward VII在位期間,極為熱愛Cartier的設計風格,據說他甚至曾經在一次巴黎旅行中花費了總額高達7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數百萬英鎊)購買了大量Cartier的珠寶和手錶。 Cartier最初主要以珠寶首飾的設計制作和銷售而著名,後來逐漸發展為以手錶、皮革制品和香水為主的品牌,以其優雅、奢華和高品質的形象而聞名於世界各地,更是歐洲王室與貴族的標誌性珠寶。在其長達幾個世紀的歷史中,其經典的設計和創新的想法使其成為了時尚業的標志性品牌之一。 百樣玲瓏 卡地亞與女性 歷經四年籌備,由2023年4月14日至8月14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同Cartier策劃「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展覽,展出約300件自十九世紀至今的卡地亞的珠寶、鐘錶、珍寶及文獻,彰顯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創造力和影響力,同時呈現中國藝術對卡地亞珠寶在設計風格、圖案、工藝與選材方面的啟發,以及中國美學對世界女性時尚潮流的影響,是首個以女性在Cartier發展史上的地位與影響的主題展覽。 珠寶從來都是女性展現自我風格、獨立自主和地位的重要標誌,而佩戴者又再為珠寶賦予生命,這種瑰麗璀燦的女性主義在每個時代都始終不變。今期BBOLD邀請了五位Cartier的擁有者,分享她們人生中第一件擁有的Cartier creation,以及她們與Cartier之間的小故事。 Nika, Account Director - 給爸爸的一種証明 問 你人生首件擁有的Cartier首飾? 答 爸爸送給我20歲的生日禮物 - 18K Love Circle Silver頸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