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你對設計略有所聞,大概對會德國藝術學校包浩斯學校( Staatliches Bauhaus )或其精神(包浩斯主義)有所耳聞-它是現代設計風格的起源;強調功能至上、形式服從功能的原則;以及極簡而前衛的美學,並使用紅、黃、藍的基本色彩邏輯⋯⋯
1919 創校當年,包浩斯學校的校長 Walter Gropius 宣稱:「不論年齡或性別,本校開放給任何品德良好的人。」那是一個女性尚未能普遍接受公共教育的時代,因此包浩斯倡導兩性平等的辦學理念廣受歡迎。在創校的第一年,女性報名人數遠超過男性。
「男女平等」卻是包浩斯的笑話
然而,這卻引發了校長的擔憂-女學生比例過高,會削弱新學校聲譽。於是,他決定更改入學政策,僅接受「特別有天賦的女性」。校長一方面強調「美麗和強大的兩性之間並無分別」(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eautiful and the strong sex),一方面卻認為男女的大腦功能不同-女性的思維是「二維」的,而男性才能應對「三維」的創作。因此女學生於校內只能限制在適合其「美麗的領域」,例如紡織課程,為時裝公司和工業生產織造現代布料,而不被鼓勵參與「強大的領域」,例如建築、雕塑或繪畫;無論她們多麼有才華,女性在學校很少有機會擔任教師,且無法獲得學徒證書和碩士文憑,最終限制了她們的職業生涯。
妳可以有所成就,但不能太有成就
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學校儘管當初打著兩性平等的旗號,但事實是,包浩斯從來不是一個真正解放女性的地方。包浩斯的女性面臨這些困難,仍然憑實力讓織布部門成為該校最成功的領域之一,對現代織物和服裝設計有著重大影響。然而,許多包浩斯的女性卻被大部份記載中毫無道理地遺忘,最終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包浩斯的命運
包浩斯學校最終因為納粹的壓制於 1933 年被迫關閉。從創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