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 Chan

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並非一種定義

若要追溯素食主義的起源,據歷史記載是古印度的宗教傳統,另外中國古代亦早有初一、十五茹素的習俗,所以素食曾被定義為宗教信仰的一種表現。在現代社會,素食者會跟「營養不良」劃上等號;與朋友在外聚餐時會被特別標籤、被嫌麻煩;甚至內地早年有一句網絡潮語「我可不是吃素的」,直接定義素食是柔弱的代名詞;亦有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女性素食者比例普遍都比男性高,因此素食一詞亦被性別定形。 「女人先會食素,食肉先係真男人」 橫觀身邊的素食朋友,的確不難發現女生居多。事實是女生確實相對更注重健康,亦有歷史和廣告文化的因素影響。一位來自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一位的心理學家Steven Heine指出「由於古時狩獵文化的影響,肉食是性別、地位及權力的象徵、是紳士們的主食和農民難得的享受」,因此肉食一詞通常指向男性;到19世紀末,餐廳與廣告的出現營銷手段構思時,都總是決定了「適合」女性的食物:小巧輕食,例如是沙律或甜品,作為愛美麗的女生們,的確很難抵擋誘人的「健康」沙律或素食餐單;轉為素食的另一個常見因素,一般都與對動物同理心有關。有研究調女性指相對男性更富有同埋心,佔動物權利組織成員的 75%,更關心動物環境與「肉類」之間的連繫,當知道肉類背後的資訊時,例如是飼養、產生過程後,相對於男性更容易產生難受的情緒。 古往今來,這些性別定型的思想仍然影響很多人,亦令部分素食者不敢聲張。有研究發現,只要在一位男生的性格描述、喜好列入喜歡素食,足以令形象的「陽剛」感覺大減,這因素導致男生難以踏出素食的一步。直到今時今日,雖然以上各種定形依然存在,網上仍有少許批鬥和嘲諷的聲音,不過素食主義可觀地開始被社會大眾接納。街上越開越多素食餐廳、越來越多人加入素食行列、不少餐廳在餐牌上加入「無肉」或「全素」選擇、越來越多名人宣傳素食文化、素食與「環保」及「愛護動物」二...

有關咖啡的生產與消耗女性原來佔重要角色?

上班喝咖啡,是為工作繁忙而打氣精神;放假喝咖啡,是為假日休閒而享受當下。幾乎每日一至兩杯的咖啡的編者,跟大多數咖啡愛好者一樣,喝咖啡總能編個無數理由給自己。但原來在咖啡歷史上,女性也曾經無法享受咖啡的美好?原來女性在咖啡的生產鏈中佔重要角色? 早在17世紀,當咖啡在西方地區初流行時,女性不被允許參與咖啡加工或甚至飲用咖啡。有經濟能力的男性咖啡店裡,可以品嚐美味的飲料及咖啡,然而,女性在早期未必能有享受咖啡的能力,同時在咖啡店工作為客人提供咖啡的,卻是女性。再檢視現代社會,在社會發展下女性飲用咖啡的權益有很大進步,女性都可以自由自在的選購咖啡,但在咖啡生產鏈上女性的權利仍然有很大的進步及發展空間。 女性在咖啡行業扮演的角色 咖啡生產大部分是來自較貧窮國家的咖啡農場,而當中約7成的勞動力都是由女性負責,就例如現時哥倫比亞的咖啡生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婦女的貢獻。她們不僅負責大多數的田間工作(75%),還負責收穫的櫻桃的乾燥和分類(70%)。 然而,在54萬註冊哥倫比亞咖啡農家中包含持有FNC發行的咖啡身份證的女性,只有25%。FNC發行的咖啡身份證可以讓咖啡種植者管理儲蓄帳戶、購物、接收和存款、使用全國所有自動取款機並獲得優惠的關稅。換句話說,雖然有很多女性負責咖啡農場的田間生產工作,但實際在咖啡供應鏈及商業層面,女性的話語權仍然是不成正比,女性咖啡生產者的權利與決策力仍需努力爭取。 亦因如此,有志爭取從事咖啡生產的婦女的權益的女性,亦組織了咖啡國際婦女咖啡聯盟(IWCA — International Women’s Coffee Alliance),使命是使國際咖啡界中的婦女有能力實現有意義和可持續的生活,希望改善生產技術和從事咖啡生產的婦女的狀況;並鼓勵和認可婦女參與咖啡行業的各個方面。 時至今日,女性在咖啡行業依然不斷努力...

一起尋找與毛孩Me Time的空間 寵物友善Cafe推介﹗

難得有空餘的一天時間又遇上好天氣的話,與其與家中毛孩一起宅,不如與帶着毛孩去遠行四處走走,即時一位女生與毛孩帶着毛孩,也能享受不錯的獨處時間,更有外國研究指出原來女性與狗狗的關係比男性更具影響力,連繫更加強烈? 狗狗對女生的人生價值更有影響力 狗狗成員的加入對於男生或女生來說有甚麼轉變?究竟是你讓狗狗的生命更好,還是狗狗讓你的生命變得更好?原來有較多數的男主人認為養狗狗後,可以讓狗狗得到自己的照顧的生命變得更好,可是在女主人來說,是狗狗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好更珍貴,可想以知,狗狗對於女主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援,更有些人說笑會指女生愛狗比愛伴侶更甚的說法。 的而且確在外國有調查也發現,幾乎過八成的女主人都會視狗狗為家庭成員多過於「只是寵物」,在比例上狗狗在女主人心目中佔更重要的地位,就像女性較傾向視自己狗狗為「子女」一樣的照顧。 而在狗狗各種生活需求上,女主人亦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是買日常用品、清理用品與環境、餵食與準備食材等等。女主人除了在照顧方面,將狗狗照顧得好比親生兒,相對比男性照顧得更周全貼心。女性敏感觀察力與同理心亦都加強了狗狗與女性的連繫,有外國進行了一項調查,以40個狗狗不同的情緒如快樂、驚恐、憤怒的吠聲與參與者聆聽,更63%的參與者能正確解讀背後情緒,而研究還顯示比例上更多女性正確解讀狗狗,而相信女性的同理心亦是讓她們與狗狗有更強烈的連繫的原因之一。 狗狗之所以成為女主人的好同伴,地位等同家人,是因為在任何情況下,狗狗都會無條件支持你,依賴你,正因為你有一位永不放棄的同伴,所以你更加要堅強正面,讓這位窩心的同伴放心,一起有更好的生活。 —編者 與狗狗的相處,需要時間與耐性,特別狗狗一般都是較外向的小動物。一位女生也能與毛小孩外出放電放空,也有能力把毛孩照顧得妥妥當當的喔﹗就讓我們一起在香港尋...

針對長期對電腦女生 改善壞姿勢的健身訓練﹗

大學生時期長期對着電腦趕論文,投身社會時期依然每天朝10晚7的對着電腦工作,假若坐姿不正確,加上寒背,長期累積下來便特別容易出現肩頸痛等痛症,就像正在打着稿子的編者本人,都深切明白肩膊累積下來的「沉重負擔」。我們好多時候都以為只要按按摩,尋找治療的方法,但我們更應該要學懂改善根本的「姿勢」問題,才可以真正減低坐姿不良的習慣。 其實有好多時候,習慣的出現主要原因可以說是都市上班女生普遍欠缺足夠運動,令身體肌肉不夠強壯支撐,因而在身體動作上容易因為肌肉不夠力而衍生的隋性,採用不好的姿勢讓自己好像「舒服」一點,不需要太用力。 常見姿勢問題 健身教練 Ami 分享指,因為長期都要坐喺度對住部電腦,大部份人對得電腦太久,都會不知不覺間將頭部向前靠近電腦屏幕,加上日常低頭使用手機的習慣。女生最普遍的上身姿勢 問題就是「圓肩」,以及「烏龜頸」、「富貴包」,即是就是肩頸後方位置突出一塊,長期下去不 予理會,更可能會造成頸椎疾病影響生活作息。 除了上身姿勢問題,有不少日常在辦公室做文職工作的女生,日常上班長期處於坐的狀態,加上會習慢性「翹腳或者坐姿不良」,容易令到盆骨前傾或者歪斜,導致時不時會有腰痛問題,更會容易有女生最怕的「假肚腩」。 原來以上姿勢問題,除了會引伸痛症,都會影響女士們關注的外型、體態問題。Ami補充指,如果出現以上姿勢不良的習慣,長久以來會令人整體看起來感覺疲憊無精神,長期處於寒背狀態。另一方面都會逐漸形成高低膊、長短腳、長短腰等等體態問題。簡單而言,即使你的體態沒有偏胖,但姿勢不好的習慣,可以讓你看起來氣質欠佳,也會讓你不知不覺對於自己的身型產生自卑感。 針對姿勢問題的健身動作 Ami表示針對長期坐在辦公室的女生常見的姿勢問題,大部份都是因為背肌、核心以及臀肌太弱而導致坐得不好。想針對以上弱項,可以做這幾個強化動作: 下身...

潛水季開季﹗ 女生學潛水 常見潛水問題﹗

天氣一轉熱,便有想跳下海暢泳,幾乎是每位潛水愛好者的最自然不過的身體反應(又或者只是編者的想法哈哈)。5月立夏便開始感受到香港天氣讓人煩躁困擾的悶熱黏笠感經己到來,而5月初亦是不少潛水教正式開季的時候,基於海水水溫提升,更適合潛水新手體驗潛水及學習。如果你是一位愛好挑戰自己、勇敢嘗試的女生;又或者是位熱愛海洋、大自然的自然系女生, 6月起會是一個接觸潛水的好時機﹗ 潛水開季的水溫與水質 其實只要你不太怕冷,4月起我亦有不少潛水朋友已經開始潛水,大家可以看到「冬季限定」的馬尾藻,他們會在冬季進行繁殖,最常見一月至四月是它們生長的最茂盛的時期,水溫可能由19度至22度左右,對於一般潛水員而言體感溫度相對冷。 而隨水溫回暖,馬尾藻會由原來的褐綠色慢慢變白,再慢慢消失。所以當水溫回暖至你覺得「舒適」的暖度,就比較難看到馬尾藻的踪影了。 而來到5月潛水班季初,水溫轉漸至 25-27度左右,相對舒適。為甚麼要水溫回暖才開季?作為無經驗的潛水員,在學習潛水的狀態,你有機會因各種環境因素(例如是水流、風向、天氣、水溫、身體狀況等)而影響身心質素,所以在水溫相對較暖,就可以相對減低一個影響學習的因素。 水底熱鬧過旺角的季節 以我個人經驗,有不少人都會選擇最熱的7-9月夏天去學潛水,也是最多人潛水的季節。每逢夏季香港受西南風影響,水質未必如冬季的清徹,但水溫維持在 26 到 30 度左右,所以穿 3mm 或 2mm 潛水衣非常舒服。 而水不夠清,除了水流因素,其實也有人為因素的喔,就以較多學生上課的潛點「橋咀島」為例。以我個人經驗每逢7-8月旺季,水底下往往人山人海,有時我更會笑言熱鬧過旺角,每游一段又看到。愈多新手潛水員或潛水員學生,就愈容易因為浮力控制技巧較弱而「剷沙」或「炒底」,即是把水底的沙地的沙屑踢起,然後你會便發現...

下午茶約會之必要 女性相聚也不一定就是聊八卦 

出來社會工作兩三年,可以說是在工作上有些經驗,愛情上也可能有些體會,這段時間的都市女性,對於生活、工作、感情、家庭,絕對有各種迷失及疑問,也會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生活擔憂。如果女性們要獨自面對以上煩惱,自然需要一顆強大的心,但不要忘記其實身邊也有一班好姊妹會為你分憂,面對雜亂消沉的想法,你最需要的,可能就是與好姊妹共聚享受一餐美味香甜的下午茶。 最能提供情感支援往往是好姊妹 女性想法複雜、愛幻想、太敏感,這些都是從不少男生朋友口中提到,不懂「女朋友」想法的感受,身邊女性朋友在感情關係,最難開口與男朋友溝通的亦是有關對於未來的想法,對生活的計劃。我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是女性的想法,有很大程度是源於自信不足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在社會環境與社交媒體影響下,女性較容易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然後想想自己的現況,愈想愈不是。 面對欠缺自信的自己,帶著對生活的不安感向男生傾訴時,的確會得到一些實際且具體的提議,或是客觀分析,但你可能會發現仍然心底𥚃的不安仍然未能釋放。就例如當你與男生直接工作壓力大,男生可能會提議你可以怎樣怎樣做,例如要找個減壓的方法,要多休息,或是指出你可能不適合這工作,這些都是正確的推測及建議。但對於自信不足的女性,可能依然會繼續質疑自己的能力。 同樣問題若跟女性訴說,女性都會第一時間為你打氣,告訴你其實你已經很棒,做得很好,如果有壓力就隨時跟她們吃飯盡情訴苦﹗ 「其實你已經很努力,做得很好了﹗」,你需要的可能是外在的肯定,但其實更需要的是你對自己優點、個人能力的肯定。 女性友誼特別之處,就是每當你感到自卑、低落的時候,但她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勉勵你打氣,重新提醒被你遺忘的那些過人之處,給予你由心而發的「肯定」。好姊妹的支持,往往能讓自信不足的你感到被支持,重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未來的自己。 只要你質疑自己,便容易停滯不...

原木藝術的可塑魅力 女生都能駕馭的木作體驗

曾經玩陶瓷手工的女生,身邊10個有8個,但曾經嘗試木工手作的女生,身邊10個也未必有1個。其實除了陶瓷手藝,木作手藝同樣是一種既傳統又原始的藝術,利用自然元素木材,雕刻、硺磨成不同木製品,只是有大部分人對於木工、木匠這詞語,定型為較男性化、裝修工程向的工藝,過程容易汗流浹背;但其實隨着社會發展,女生也不一定只能嘗試輕柔的藝術,木作也逐漸變成更中性的工藝,例如木旋工藝就特別適合女生入門,學習透過使用木工車床及車刀,製成小型的木製品。 近年,對於女生要學習新木旋手工,最困難的未必是技術上的控製,就正與上文提到如果從小型木製品做起,一般的體力需求沒有想像大,一船女生都一定能駕馭得了。編者認為女生學習木製品最困難的,是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自信心和勇氣,因為要不理會別人投射的好奇眼光,或是父母的擔心,想想如果編者跟父母提到跑去學木作,他們的想法都應該會是偏傳統地覺得危險、女生未必適合,雖然他們不會阻止我,但我仍然要相信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踏出嘗試的第一步,我相信女生同樣能享受木作手工的樂趣,享受木作藝手的美。 木作體驗班 現時香港也有幾間木旋手作的體驗課程,例如是白犬工坊、Woodout、小角落手作等等,相對的工作坊等等都非常適合零經驗的女生作為第一次木作嘗試。課程會讓大家學習各種木的特性,例如是檜木、松木、胡桃木或櫸木等等,木的種類可以超過10種以上,又會分為不同等級質素,紋路顏色又會不同。 然後,也會親身體驗運用木工車床及車刀,木工車床有一個平靜加上一條軌道的底座,軌道上有機頭、車刀架、尾座。 木工車床是將木料固定在夾頭上,透過旋轉原理,利用手上的車刀來加工,利用車刀架,拿手持的車刀來加工。透過學習實際的木工技巧製作、用準繩的儀器輔助。 除了實際操作,後期護理及保護都會在工作坊中說明,例如是了解護木油及後期木製手工藝品的後期保護。 ...

由Designer轉行健身教練 堅持工作是要由衷的快樂

如果我每日一起身,一諗到返工就好唔開心好厭倦,咁個份工就一定唔適合我。 AMI 現時為健身教練的Ami,大學時主修廣告設計,畢業後一直從事平面設計師的工作,直至在廣告業打滾兩三年後,逐漸意識到自己未必想繼續做設計師,於是鼓氣勇氣踏出Comfort Zone,由零經驗開始,選擇將她的另一個興趣「健身」變成工作,搖身一變成為健康自信的美女健身教練。 創意被壓榨的社會 讓設計工作設限 在社會大眾眼中從事廣告及平面設計的人,都會被形容為「好熱血」、「好型」、「好有創意」,但其實「熱血工作」背後,從非常現實的層面,也可以理解做「對工作的付出與熱誠,大於獲取的收益」,所以「熱血」這個詞語背後是有「犧牲自我」精神。 Ami指,她一直都好喜歡Designer這份工作,做平面設計度橋、設計好看的作品都能帶來滿滿成就感。但當做了兩三年的設計師,漸漸感受到廣告設計行業生態「有啲病」,例如社會環境大不如前,本應是天馬行空、無上下限的廣告設計,創意空間被壓縮,或是各大品牌購買創意產品依然「價低者得」,也不斷磨滅將廣告人花時間追尋創意的心血。 千奇唔好慣啊,就係因為我哋乜都慣晒,你哋先要咁。 廖啟智《十年》 演員廖啟智一句電影對白「千奇唔好慣啊,就係因為我哋乜都慣晒,你哋先要咁。」當時在電影院智叔這句對白,其實在香港廣告業生態也適用,可能有些人會說「做得廣告就預咗㗎啦﹗」但我們是否要慣?Ami 提到廣告工作病態雖然早已存在,而至今創意行業空間只有愈來愈小,但其實我們仍手持選擇權,選擇接受、習慣,還是選擇更開心愉快的工作。 除了行業生風氣,平面設計師的「Career Path」的確不算樂觀,晉升機會、最高薪酬也有限,這也成為了Ami勇敢轉行的因素之一。 Ami自言18歲開始有健身的習慣,一直以來除了喜歡廣告設計,另一個興趣便是健身。而轉行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