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le Chan

耐力與意志力挑戰 香港公開水域游泳運動員聶芷彦

公開水域游泳項目首度亮相亞運舞台,受到大眾及各界關注,項目一般是於海、湖泊或河流游泳的戶外活動,而當中最大的挑戰,除了講求運動員身心狀態、耐力、意志力,更講求運動員判斷水域狀況的能力,因為潮汐、表面洋流和風阻是游泳完成時間的主要決定因素。 而比賽期間泳手們將會一整班在同一時間在海上開始游,並沒有一條線道獨立游,當多達5、60人同時跳落海,運動員之間的距離沒有實際規限下競爭會很大,特別容易撞到其他運動員或有肢體碰撞,影響運動員表現,與室內標準池比賽相比截然不同,也是更大的挑戰。 香港長途泳手、公開水域游域運動員聶芷彥分享,最大的挑戰是要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在一場長達兩小時的比賽中,無論是內外在因素,都是變幻莫測,無法預料的。在外在因素方面,即使這一秒的排名位置很前,但下一秒一個大浪或一個轉彎位, 排名可能會向後退幾十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強韌的心態,很容易會感到氣餒,大大影響餘下的表現。另外,當幾十人一起向著同一方向游時,當中會有很多碰撞、到最後衝刺時若果身旁有選手平排並列一起游時,心中的不安和壓力會非常大,而致勝的關建就在於這些重要時刻也能沉著氣,保持冷靜,盡情發揮應有的能力出來。 期望大壓力更大 專注細節調整心態 大家都知道,運動員比賽身體質素要好,心理質素要更好。一般人面對無形壓力,可能會動摇,但運動員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她們也擁有強大的心。即使再大壓力,都能專注當下訓練。 早前在世錦賽亞洲泳手中排名第三,出色的表現讓不少媒體眼光投射到芷彥,一開始芷彥也讓倍感壓力。芷彥分享指:「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我知道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在10公里的比賽中充滿着不同的變數,即使這次比賽能拿到獎牌,但因為每一次海賽所面對的挑戰和難關也不同,所以下一次比賽的名次相差很遠也是會有可能發生的,因此面對無法預計的成績。」 她明白好多天氣、環境因...

女花一姐鄭曉為 狀態大勇信遇強愈強 三人女籃關海珮 首參戰興奮比緊張多

亞運精彩賽事陸續有來,其中頭幾天的重點賽事,包括排球、帆船、花劍與三人籃球等等,而早前在新加坡花劍衛星賽,錄得全勝紀錄稱后的花劍運動員鄭曉為,更是狀態大勇,也讓大眾及寄予厚望。鄭曉為指,衛星賽確實是亞運前一個很好的熱身機會,但自己並不會將衛星比賽成績作為指標而影響心態,還是以平常心面對亞運。雖然有時「平常心」還是會敵不過壓力,應對壓力,鄭曉為認為學會與壓力共存,才能把其化為動力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過分恐懼,並不會特別為自己減壓,可見她擁有強勁的運動員心理質素,今次出戰亦氣勢如虹。 再一次參與亞運,對於鄭曉為來說一切感覺既熟悉又新鮮。經過幾年,她感受到在技巧、能力及心態各方面都比上次參賽有進步,所以對自己亦有更高期望,希望能夠穩定發揮。 對於今次的最大挑戰,她分享指:「亞洲國家整體水平都提升咗,尤其是中日兩國,日本更加已經擠身在世界頭四,所以高水平的對手絕對是今次比賽的主要挑戰。正所謂比賽表現20分來自實力,80分來自心態。技術訓練以外,我都有靠睇比賽片段,以及去參加其他國際賽事來讓自己保持比賽感覺。」 面對比賽的勁敵與壓力,即使好多時候充滿未知之數,她仍然堅守信念保持最佳心態,自己不是做不到,而只是未做到。 另一方面,有不少運動香港首次派員參戰亞運三人籃球,女子籃球運動員包括陳穎欣、關海珮、何佩盈及吳欣潼。雖然四人組合仍未試過參與正式比賽,對三人籃球的比賽經驗較少, 關海珮分享指面對接下來密集的比賽形式,體能上的應付以及身體狀態能否迅速恢復都非常關鍵,而且亦是有挑戰性之一。 香港首度出戰這個項目三人籃球賽,關海珮難免會感緊張,但仍然無阻的雀躍興奮的心情,因為這亦是她第一次參加大型且高水平的比賽。而為了有更好準備,海珮從未停止她恆常的籃球隊練習,還會特別安排自己個人特訓,因此在這段短時間內,跟隊友的默契也有明顯增長,...

「人只活一次 很多事情都要一試 」 DO姐坐戰機飛越阿爾卑斯山脈

人一世,物一世,有幾多人真的可以持續保持「咩都試吓」這樣勇敢的心?Do姐絕對有說服力跟你講可以﹗由鄭裕玲(Do姐)主持的旅遊節目《去邊啊Do姐》,近日播出的一集與洪嘉豪(Kaho)的德國之旅,在慕尼黑一齊學做麵包,而在旅程最後Do姐的最大挑戰,就是獨自去到德國國家飛機博物館,登上德國戰機飛越阿爾卑斯山。 在節目中參觀德國國家飛機博物館內嘅各款飛機,跟觀眾簡單介紹各款飛機的特色。而最後Do姐親身上戰機登上意大利製造的S-211輕攻擊型戰機,登上戰機前準備非常嚴謹,Do姐要上堂學習安全知識,例如戰機上會用到的溝通手勢、機上的注意事項,以及遇到危險時會飛彈出機艙逃生,由於大部分文件上的規條大部分都是德文,所以機師人員都特別詳細花更多時間逐一解釋,確保參與者明白,最後簽署「生死狀」。 「人就活一次,咩都要試下」 在準備上戰機前,Do姐希望將這個體驗分享給大家,讓更多人鼓起勇氣嘗試,同時也分享了她勇敢背後的強大理念,指出「人就活一次,很多事情都要一試。」一切準備就緒,戰機機師搭載Do姐一飛衝天。 展開戰機旅程後Do姐分享有心理準備下,比想像沒有那麼快,而整個過程都十分開心,在欣賞一陣子景觀「熱身」後,戰機便穿越雲層,坐在擁有廣闊機窗的戰機中,穿雲的畫面更震撼,相信預坐飛機時看的景觀絕對截然不同,景觀也讓Do姐感受特別深刻。穿過雲層後,升上6500米高度,戰機朝阿爾卑斯山脈進發,隨即橫越德國最高山峰,海拔近3千公尺的楚格峰,Do姐更望到下方山峰有營地,指白茫茫一片「好似仙境一樣」。 飛過楚格峰後,機師將戰機180度反轉再反轉,讓Do姐特技飛行以及強勁的G Force,Do姐指當時「我就明白點解佢要綁到一隻蟹咁﹗因為當飛機 360 度旋轉時,你可以感覺到個人唔郁得,所有嘢扯埋一邊咁。」於是Do姐隨即利用上堂學到的手勢自己身體不適。雖然G F...

「夠膽死」的女生 專訪動作特技演員黃瑞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sLC_5zaew 有些人說,人的本性就是傾向取易捨難,工作也如是,不論老一輩家長,還是現今八九十後家長,大多數人都會想,讀好書、做專科、做文職才是舒適理想的優差。但偏偏有些人依然選擇「取難捨易」,選擇挑戰性高,甚至可以說「夠膽死的工作」— 特技動作演員。 而香港其中一位「夠膽死」的女生就是香港動作特技演員黃瑞琦 SUKI Wong,當初滿腔熱誠加入難度頂級、挑戰性高的「動作特技演員」行列,不知不覺經已踏入第七年個年頭。  由舞蹈員到特技演員從不後悔 編者認識SUKI的時候,是因為曾經參與她編排的暑期舞蹈表演(大概有 10 多年前了),由當時到現在,依然覺得SUKI老師又型格又自信又美麗。於是也好奇地問SUKI,既然外表身高都有優勢,其實絕對適合上鏡、拍攝工作,麼為何不選擇幕前工作,例如是演員又或者是模特兒?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UKI WONG(@suki_susukicat)分享的貼文 SUKI直言,她不會因為自己己有的條件而選擇工作,反而是會問自己真心想做怎樣的工作。 其實早在中學時候,個性好動的SUKI已經對打功夫興趣很大,例如是空手道、跆拳道等等,但小時候的她也先聽母親的建議,先嘗試一下跳舞,就去學習中國舞,其實試過跳舞也很喜歡的,所以最後也在自己努力下成為舞蹈員。除了一直教班,也不知不覺就跳到上紅館,直到為海洋公園任舞蹈員時,在活動中認識了一班特技人朋友,也沒想到成為了入行的契機。她感恩地分享,一切的經過都好像命中注定,當初沒有跳舞也沒有今天的自己。 「所以如果問我當初有冇後悔先做DANCER而唔做演員或者特技動作演員?我冇。」語氣非常堅定的她,讓人感受到她對工作的尊重,對...

COSPLAY 就是注入動漫人物靈魂 專訪 Coser 幽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VW43lAUwM&t=252s 「鍾意」一件事,可以表現得平淡如水,也可以滿腔熱血,但同時就好像愛情一樣﹐未必每個人明白你「鍾意」的原因。對於喜愛漫畫、動漫的二次元世界的人來說,「鍾意」的表現方式可以有好多種,有些喜歡收藏模型,有些喜歡手繪動漫角色,有些喜歡角色扮演Cosplay自己喜歡的角色。同樣是喜歡動漫,有些人覺得收藏模型好熱血,畫動漫好有才華,但「Cosplay」相對其他呈現方式,相對容易予大眾比較負面的印象。 想必是作為三次元(現實)的人,要與二次元世界角色的結合,容易讓人感覺離地或者違和,大眾相對難適應,其實她們也只不過是單純愛好動漫的人。這次我們邀請到一位年輕活潑的Coser 幽幽,她原來不知不覺已經 Cosplay 14年,經歷了 Coser 各種必經階段,可以堅持14年,除了是因為愛,更是因為心態上的成長,讓她勇敢追夢,成為現時快樂的自己。 「鍾意」可以是一種動力 每次問及幽幽 Cosplay 的原因、Cosplay 如何帶來快樂,她都會不自覺提到自己真的好喜歡這一件事,讓我感受到幽幽單純的喜歡。其實這就是一種動力,力量足以大到支持你跳出自己的框框,為喜歡的事件付出。 幽幽接觸 Cosplay 時,還是中學的時候,家人零用錢也很有限,基本上只夠付吃飯交通的基本預算,但當時已經愛上動漫的她得更節儉省錢,去深水埗最出名的「採購天堂」,由上至下的三條橫街 — 汝州街,基隆街、大南街,一家又一家的挑選 Cos 服布料、配件、配飾,剪版、製衣一腳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anyu YauYau*LazyDemon(@yau_yau_chan)分享的貼文 幽幽自言平日性格都是懶...

風翼衝浪冷門等於好難玩?

炎夏的假期除了想在有的冷氣地方逛逛,更讓人想到參與各種海上運動,感受自然海風、讓人涼快的海水。提到海上運動,滑浪風帆運動在這十年來相對潛水、獨木舟、直立板,都是一項較冷門的選擇,編者本人幾乎沒有聽過身邊朋友表示,想嘗試風帆滑浪。為甚麼在大家的眼中,風帆運動類這麼「不吸引」? 最常見的說法之一是滑浪風帆(Windsurfing)在於難度看起來已經很高了,而且實際上對平衡、技巧、體能等的要求都高太多,對比獨木舟、直立板、潛水等,實在沒有速成的方法,亦成為令許多人卻步的原因。 而於2018至2019年一種跟滑浪風帆原理非常接近的海上運動 —「風翼衝浪」引入香港,風翼衝浪(Wingfoil)是一種使用風翼及水翼衝浪板來衝浪的水上運動。風翼和衝浪板不相連,衝浪者需要把雙腳固定站立在衝浪板上,並用雙手控制充氣式的風翼,借助風力在水面上滑行。而這一引入,也引起不少香港人重新對風帆、衝浪類活動的關注,就連前滑浪風帆港隊女運動員陳晞文,退役後也轉戰第 2 屆世界沙灘運動會本屆新增的滑浪風翼項目﹗ 哪一天我們會在海上「飛」 要通往成功,從來不是兩三日做到的事,要努力敢玩敢做的女生,最重要就是有不斷嘗試的勇氣,活在「Trial and Error」人生,將經驗變成我的強項與智慧,好好的裝備自己﹗ 雖然「風翼衝浪」是一個需要長時間重覆練習才能上手的水上運動,但如果順利學會基本功,絕對會令人上癮﹗你會開始想滑行的更快,跳的更高,甚至開始嘗試一些飛躍的迴轉極限挑戰!到時候每到放假,你期待的就是到海上飆,玩海上運動也不需要跟隨主流,只要你敢,你都可以﹗ 如果你對於朝九晚五、感到生活對你充滿束縛,生活、興趣好像停滯不前,發掘新興趣絕對能讓你重新振作﹗而夏日就試學習「風翼衝浪的好時機,想自我認證自己的膽色與志氣,還可以增添多巴胺增添快樂感﹗ 「如果你一直...

Kristin Harila 挪威攀山家創「最快登攀世界14頂峰」世界紀綠

挪威女攀山家 Kristin Harila 在 2023 年 7 月 27 日早上登上世界第 2 高峰 K2,她與雪巴人拍檔 Tenjen Lama Sherpa 刷新世界紀錄,花了 3 個月 1 日(92日)完成攀登 14 座海拔 8000 米以上的高峰,超越 Nirmal Purja 的舊紀錄,成為史上最快登攀世界 14 頂峰的人。 在 2023 年 4 月,Kristin Harila 立下目標要成為最快攀登全部 14 座世界最高峰的第一人,憑她堅定不移的決心、技巧以及攀登的堅持,Kristin Harila 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她的成就激勵了全球的冒險家和登山家,也證明了憑冒險精神和耐力,誰都可以達到非凡的高度。 而提到登上珠峰頂的女性先驅﹐不得不提是 1975 年「全世界首位登上珠峰頂的女性」,日本登山家田部井淳子。田井井淳子的成就挑戰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登山領域鋪平了道路。她堅定不移的精神和決心繼續激勵著無數女性。而今次 Kristin Harila 除了成為從珠穆朗瑪峰到洛子峰最快的女性攀登者,更完成攀登 14 座海拔 8000 米以上的高峰再創世界紀錄,相信同樣為全球各位女性帶來全新的激情與喜悅。 是一場意志力挑戰 也是自我評估 在 14 頂峰時,其實 Kristin 的身體也多次出現狀態不佳,或是嚴重不適的情況,Kristin分享在挑戰 C1、C2、C3 時。她們在周四早上從加德滿都出發時已感覺非常不舒服,她們在基地營休息了一下,然後開始攀登花了 5 個小時到 C1,其後也完成了 C2 後休息也愈來愈長,繼續攀登到 C3 時,因為身體仍然非常不適、疲倦,所以在C3時開始使用氧氣。最後她還是在意志力堅持下,只用10個小時後就到成功到達 C4 峰頂,也看到了驚人的景色﹗ 然後,她們再快地下山,在約中午 1...

不止是旅行 — 跟著Celine & Cynthia一起上山下海!

旅遊Youtuber對於很多人香港年輕人來說,都是個夢幻美好,充滿光環的職業,不過現今的旅遊Youtuber也可以分為很多類型,譬如今次分享我近年最愛的Youtuber之一,就是以「上山下海」以戶外活動為主題的兩位台灣女生Youtuber「Celine and Cythia - 不只是旅行」,Cynthia喜歡山,Celine喜歡海,Cynthia帶Celine行山露營,Celine帶Cynthia潛水玩水,互相帶對方探索世界。 對於她們來說「不止是旅行」的定義,她們分享: 「旅行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一種過生活方式,我們只不過是把我們喜歡的分享給大家,生活裡的事當然也有好有壞、有美有醜、有順心和不如意的。從來都不只是吃吃美食、看看風景、拍拍美照而已,我們因為旅行交了很多好朋友,挑戰了很多新領域,也會認識到好多自己平常不會關注的議題,自己也變成一個更勇敢、更有故事的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eline|不只是旅行(@celineclar)分享的貼文 影片風格自己剪自己定 於是,Cynthia 會帶Celine行山,Celine會帶Cynthia潛水。作為全職Youtuber,她們開始經營這個頻道,大部分的影片都是自己拍的,除了有時候會跟攝影師朋友旅行時借一些畫面,對於本來沒有太多拍片經驗的她們來說,其實學習的方法也是非常簡單,就是跟「YouTube老師」自學拍片﹗ 前半Celine負責初剪跟Timeline,Cynthia 負責調色,兩個人合作令事情更容易解決,不過有時太忙也會請剪輯師,不過自己拍自己剪的好處,就是對於拍攝時對話、內容有反思有幫助。她們認為對於初上手做Youtuber的人來說,拍片剪片都是必經過程:「邊剪邊學,就會愈剪愈好。」直至現今25萬個follower...